浙江農林大學:用藝術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一筆一畫繪藍圖,一磚一瓦妙成景”。近日,浙江農林大學園林學院赴寧海縣胡陳鄉梅山村駐村設計團隊的師生,收到了當地干部群眾送來的錦旗。原來,浙江農林大學園林學院王安等6名師生,為梅山村的村容村貌和部分農家庭院進行了免費設計和施工,讓全村面貌煥然一新,受到了當地村民的喜愛。
近年來,“藝術介入鄉村”正逐漸成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初寧海縣提出了“藝術振興鄉村”目標,希望探索將藝術設計與農村生產生活相融合,激發村民建設村莊、參與藝術創造的內生動力。寧海縣文聯等單位與浙江農林大學園林學院合作,開展校地協同融合設計,借助高校的力量,提升村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浙江農林大學園林學院根據寧海縣的需求,選拔了園林、建筑學、旅游管理、城鄉規劃等專業的14位教師和37位研究生、本科生,組成了6支園林藝術設計團隊,應邀前往浙江省寧海縣強蛟鎮、長街鎮、胡陳鄉、深甽鎮、西店鎮、黃壇鎮等6個鄉鎮的定點農村,駐村為當地村容村貌、鄉間道路以及農民庭院進行規劃設計和施工。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師生們結對服務的鄉鎮農村環境更美麗了、村道更整潔了、傳統村落文化的呈現更豐富了。
在開展服務期間,師生們吃住在村民家,從農村、農民的需求出發,為鄉村發展整體謀劃,提升鄉村文化內涵:有的以鄉村環境改造作總體規劃,凸顯鄉村特色;有的從農村的文創資源出發,激發鄉村主體的文化意識和動力;有的對傳統手工藝進行挖掘、梳理、植入,形成完整的傳承與發展的特色文化;有的根據農戶的實際需求,免費為農戶設計庭院……
師生們邊調研、邊思考、邊設計、邊施工,讓一個個農村的文化藝術“活”了起來。如在寧海縣強蛟鎮上蒲村,如何體現鄉愁文化,是該村一直在摸索的,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團隊的師生白天串村入戶與村民交流意見,傾聽搜集小村故事,深入挖掘鄉村歷史人文底蘊,最終以“姥姥家的記憶”為切入點,進行了村莊兩側農家的藝術改造,實現了鄉愁元素的打造。
大學生進村幫助大家設計庭院,也受到了很多村民的歡迎。村民金校明是個不折不扣的園藝愛好者,自家庭院里種滿了各種花卉和綠植。“聽說有大學老師和學生免費上門幫忙設計庭院,鄉親們都樂壞了。”金校明說,“自己業余雖愛好花藝,卻苦于缺乏專業知識,現在有了藝術團隊的專門設計,庭院層次分明,一下子就提升了美感。”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