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帶你看規劃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有哪些亮點?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楊保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我認為最大的亮點是政治站位非常高,全面體現了黨中央對北京規劃的要求,尤其是與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國家治理能力、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最新文件精神是相符合的。具體來看對我印象最深的是三點:
首先,功能定位準確。這一次首都功能核心區的定位,就是國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這三個功能的核心承載區。黨中央、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8年—2035年》確定的北京城市戰略定位是四大功能,還要加上科技創新中心,那么根據東城區和西城區的范圍,前三個中心絕大多數的活動、設施、功能都是在這個區域,所以定位非常關鍵。
其次,目標非常清晰。目標實際上抓住了主要矛盾。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要創造優良的政務環境,這是首要的。北京的規劃說到底更多要體現首都的規劃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如果我們用一般城市的原則、要求、眼光來審視首都的規劃,是看不準的、有偏差,首都的規劃核心要突出政治中心。與此同時,實際上也是中央領導特別關心的,就是以人民為中心,要充分考慮老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所以人居環境的建設也是這次規劃非常強調突出的。另外,是首都功能核心區獨特的地方,她同時又是一座古都,世界知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怎么彰顯出它的文化底蘊和魅力, 把這三者統一起來,所以我覺得目標非常清晰。
第三,它的對策非常得當。針對這個目標提出來的,比如說減量、減負、疏非(疏解非首都功能)、提質、鑄魂,這些既對接現在的問題,又瞄準未來的目標。
所以總的感覺,看完這個規劃以后還是非常激動的,我的體會就是未來首都功能核心區的功能和形象跟我們國家的國力和形象相適應,要看出大國首都是什么樣子。我們國家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傳承的國家,那么也要看出一個文明古國的首都是什么樣子。我們國家還是一個正在走向復興的國家,首都處在這樣的一個坐標方位上應該是什么樣子,這就是我們這一版規劃試圖給大家描繪的。從中可以看到一個國家在復興征程上的光榮和夢想。所以我想起在1959年建國十周年時,首都的建設有了一個比較大的變化,當時的媒體刊登過郭沫若先生寫的一首詩,他當時心情澎湃,贊美首都,“坦坦蕩蕩,大大方方;巍巍峨峨,正正堂堂;雄雄糾糾,礴礴磅磅;轟轟烈烈,煒煒煌煌;國風浩浩,文彩泱泱;革命壯烈,歷史悠長。”我們可以暢想這樣的景象,這是我對這一次規劃最大亮點的體會。
李曉江(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
這次首都功能核心區的規劃,除了政務功能、歷史文化保護以外,特別強調這個地區的民生工程和民生的改善。我覺得這方面的關系上處理得非常好,或者說我們一方面要服務好中央的政務功能,一方面要保護好歷史文化,同時要讓當地百姓的生活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改善,能夠讓民生獲得足夠的保障。我們注意到規劃當中,包括市政基礎設施、交通、養老、輔幼等等這些設施,包括文化、體育設施將進一步加強。
這次規劃有一個特點,我們注意到它的所有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城市環境、包括功能的調整,不止是在一個92.5平方公里,或者62.5平方公里這樣一個范圍進行布局,是將整個東、西城區92.5平方公里的32個街道進一步細分成183個街區。這樣每個街區平均面積0.5平方公里左右,就是所說的生活街區的概念,它把所有的安排、所有的管控要求,包括首都功能的要求落實到街區。這樣做特別好,讓我們的老百姓感受到首都功能核心區的功能調整、環境改善、文化保護的這些實實在在的成果,能夠落實到老百姓生活的周邊環境當中,讓老百姓有切實的獲得感。
邱躍(北京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首先是編制的體例上,它的名稱叫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但是它又跟一般的控規不一樣,它含著一些分區的內容和總體的要求,形象地說它比控規高,比分區細。總體的規劃思路,我叫“四定”:定位,就是戰略定位;定向,發展方向;定量,多少人、多少地、多少房;定型,它是什么空間形態、什么環境生態。其實我認為還有第五定,定相,就是我們首都是一個什么模樣,即塑造平緩開闊、壯美有序、古今交融、莊重大氣的總體城市形象。
其次,在內容上此次規劃把名城保護的原則、理念、要求、措施和改善民生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難能可貴。因為保護和民生的改善有時會產生矛盾,這一次的控規把這兩個主要矛盾的兩個方面有機的結合起來,體現了習總書記說的:“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石曉冬(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這次首都功能核心區的控規,我覺得最大的亮點是它把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賦予這個區域的三大任務有機地統籌在一起了。這三大任務就是作為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和人居環境一流的地區。這三個任務,讓首都功能核心區有著鮮明的特征。首都功能的核心區,也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所以在保障中央政務環境方面,它有非常重要的責任,也是一個核心地區。
其中這里面老城62.5平方公里,是我們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古代都城留下的文化價值,所以把老城整體保護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責任,可以彰顯我們中華文明的魅力。
同時,東城區和西城區又居住、工作著很多的市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提升又是我們市民的需求,所以這三方面空間上結合在一起,讓它們的功能都充分發揮,它們的任務都充分實現,相互支撐、相得益彰,這是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
編輯:劉曉茜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