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功能核心區詳規公示,老城保護與人居環境建設有了新范式
古今輝映、禮樂交融的千年古都,舒朗莊重、藍綠環抱的文化名城,功能融合、內外聯動的宜居城區……近日,《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草案)(以下簡稱“規劃草案”)公示,成為指導包括北京東、西城區在內的92.5平方公里核心區未來規劃建設的基本依據。
規劃草案提出,首都核心區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空間布局為“兩軸一城一環”,要實現“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人居環境一流”的發展目標。此外,規劃草案還特別強調,老城不能再拆,要堅持“保”字當頭,同時要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提供安全可靠的市政基礎設施保障等。
“規劃草案的定位很準確,發展目標也全面具體,不僅顯示出要將千年古都的風貌風韻風范建設好的決心,還表達出要緊緊圍繞百姓關心的一些關鍵問題。只有按照其中要求嚴格落實,盡快將首都核心區的公共服務、市政設施等建設好,才能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邊蘭春表示。
老城保護:“保”字當頭
從1267年元大都建立到1911年清王朝結束,再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北京在空間格局上一步步走向定型,隨著城市面積的擴大,城市管理面臨的考驗也日益變得艱巨。
“過去強調革故鼎新,但現在應該更多關注的是傳承和延續。”邊蘭春說。如何傳承延續?如何最大限度留住歷史印記?規劃草案提出,要嚴格落實“老城不能再拆”,堅持“保”字當頭,以更加積極的態度、科學的手段實施老城整體保護,精心保護好中華文明的這張金名片。
“將東城區和西城區統籌起來做整體保護,并且堅持‘保’字當頭,這是此次規劃草案中的一大亮點。”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員趙昭表示。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研究員李昊對此深表認同,規劃草案特別強調首都核心區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所擁有的這種系統性和整體性,這在以前是沒有的。與此同時,這種整體保護并非單指對某些重點的歷史建筑進行保護,而是將首都核心區作為千年古都來進行整體保護,以此凸顯東方千年古都的整體形象,這種保護力度相比之前更大。
作為千年古都,北京壯美有序、古今交融、莊重大氣的形象氣質與生俱來。為了維護好這種整體協調的美,在空間秩序管控與特色風貌塑造上,規劃草案強調要加強風貌分區管控和建筑高度管控,強化核心區傳統風貌基調、老城整體空間形態特征、特色風貌街巷塑造,從而描繪一幅首都鮮活的生活圖景。
“接下來還需繼續制定相關細則,對街區整體風貌、空間格局、結構肌理、街道建筑尺度、色彩、形式風格、外裝材料等,提出明確要求和建立清晰標準,讓保護與建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這樣才能更好將發展目標落實落細。”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建筑師胡寶哲表示。
在老城整體保護落實落細上,對于構成老城的重要因素——街區的保護更新,規劃草案明確提出,要依托東城區17個街道和西城區15個街道劃分出183個街區,采取歷史保護、保留提升和更新改造三種更新方式,以街區主導功能分類施策。對此,趙昭表示,北京的城市更新已經做了十幾年,目前這種更新保護方式其實已經很成熟,劃分街區的做法是在更加有針對性地實行老城保護。
“城市更新能讓城市更舒適、更具特色和魅力,但需小規模、有機地進行。”胡寶哲表示,希望政府通過城市有機更新,更好地保護好、利用好北京稀少的北海、后海等水系空間,改善它們的可達性和觀賞性,從而更好地促進老城的整體保護。
人居建設:“人”為核心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落細,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在規劃草案中顯得尤為突出,‘人’被擺在了首都核心區人居建設的核心位置。”胡寶哲表示。
圍繞以人為本、著力改善民生、建設人居環境一流的首善之區,規劃草案做了幾大方面的安排。在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創造綠色、高效、友好的交通出行環境上,規劃草案專門設立了小目標:綠色出行比例達到85%以上,公交車站300米半徑人口和崗位覆蓋率達到100%,地鐵車站800米半徑人口和崗位覆蓋率達到95%以上,平均通勤時間減少至45分鐘以內。
“首都核心區內的街區道路狹窄,堅持街區內綠色出行和公交出行,限制私家車數量的發展,或限時私家車出行,這種舉措很貼近實際。如能進一步按街道布局建設停車樓,解決停車難問題,則會讓居民的出行更方便。”趙昭表示。
和諧宜人的居住環境除了交通要友好之外,方便可達的公共服務體系也必不可少。規劃草案在這一點上則明確提出,首都核心區公共服務基本全覆蓋的有基礎醫療衛生機構15分鐘可達、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0分鐘可達、公共文化設施15分鐘可達、全民健身設施15分鐘可達,人均公共綠色空間面積將增長25%以上。
專家們對此深表贊許,認為這是以人為本的體現。“但街區內可以適當少建廣場,胡同內的公共空間已經足夠滿足居民日常活動。同時也可以減少公共綠色空間的建設,街區內的綠化率依靠行道樹和庭院內的花草來補充更加符合老城區的發展。”趙昭表示。
對于首都核心區的綠化問題,胡寶哲還建議:“可以對部分天安門廣場進行綠化研究,增加廣場平日的可利用性、舒適性和觀賞性。”此外,他還提倡利用古建筑大量設置社區圖書館,“這既有利于古建筑的有效利用,還可以推動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草案在市政方面還提出要推進老舊隱患管道更新改造和多種措施改善排水系統,讓供電可靠率達到99.999%,讓河湖水質達標率達到99%以上。在安全智慧方面也提出要完善應急決策和集中指揮機制,做到秒級響應、分鐘處理,同時讓大數據在城市精細化治理和應急管理中的貢獻率達到90%以上。“對于安全智慧這一塊可能很多人都會忽略,事實上它卻很重要。此次規劃草案特別強調‘安全’,其實就是重點突出以人民為核心的城市發展價值觀。”李昊表示。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