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先行者袈藍建筑作品集錦|讓故鄉變成回得去的遠方
2017年初,“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振興的發展模式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在全國推廣。田園綜合體就是農業+文旅+社區的綜合發展模式。而早在2013年袈藍建筑就已經在這個領域不斷探索,同時袈藍建筑打造的“無錫田園東方”項目也在無數次的“田園綜合體”范本中出現。作為最早投身鄉村領域的建筑規劃設計團隊,它是國內專業的田園綜合體類型項目設計服務先行機構,至今,已完成了國內大型區域規劃項目五十余個。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袈藍建筑那些案例。
袈藍建筑創始人鄒迎晞說,他們在不斷審視自己的過程中慢慢認識到田園綜合體的根本——農業,“城鄉一體化的核心是人的一體化,新型城鎮化不是消除城鄉差別,而是找到認知平等,這個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工作。以前的人說故鄉是回不去的遠方,而我們要把它變成回得去的遠方,這也是我們認為我們做這件事情最有意義的地方”。
01 無錫陽山田園大講堂
——以竹為骨,構建田園之間的存在與通融
項目位于江蘇省無錫陽山鎮,建筑占地面積1618㎡,由室內會場、室外休閑區和延伸綠化景觀三部分組成。作為綜合體內的標志建筑,田園大講堂佇立于綜合體園區的中心位置,融于田園,在其中持續生長。
結構
建筑整體呈不規則的三角形形狀,建筑體在視角上展開,使大講堂擁有一個室內外融和的灰空間而非成為園區內的視覺阻礙物。與此同時,建筑用地輪廓響應三角形的斜邊,上下以竹子連接,形成交叉的雙曲面造型,旨在貫通視線,形成一個通透的空間,給人以強烈的場域感。
材質
“輕”,是大講堂其中一個鮮明性格——材料輕質,結構輕盈。一方面,建筑以鋼結構為骨架,上面的拱元素使屋頂更為通透,與天空實現“通融”。同時加入陽光板,將自然光線引進室內,并利用魚肚梁結構解決了跨度的問題。另一方面,建筑以竹子作為圍護體系,豎向支撐排列既富有一種序列美,又相當于鋼索對上方結構產生反向拉力,最終達到一種矛盾抵消的結構平衡。
選材理念
整個項目以“通融”為理念,解讀景觀、人與建筑、人與環境、材料與景觀通融的方式與意義。竹子就是場域周邊最佳的對話角色,既帶來安全感,又不會約束視覺,同時賦予大講堂一種獨特的氣場,使其仿佛是從這片土壤中生長出來,自然而不突兀。
可持續/環保
竹子貫穿項目始終,本質上這就是一座竹子的生態建筑。項目中使用的竹子是經過了前期處理,包括烤干取直、刷漆等,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材料的質量和耐久性,節省了后期維護成本。另外大講堂地面采用的是回收地磚,建筑師認為可再生就是尊重自然,對未來負責,建筑“隨時間推移和周圍環境的互動始終能被接受”。
02 “天府新興·和盛田園東方”田園綜合體
—— 新田園主義哲學的空間實驗
示范區位于四川成都新興區,占地面積約86.7公頃。袈藍建筑根據市政道路切出來的現狀,把整體示范區劃分為“愛尚田園”、“樂活田園”以及“創智田園”三個主要分區。
愛尚田園:田園里的“太古里”——新田園主義的示范基地
愛尚田園版塊是整個項目的心臟,總占地6.54公頃,建筑面積約1.4萬平方米,該板塊是文創集群和集中消費場所,更像是一個田園之間的公共廳。
整體項目的智慧中心“和盛書院”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嵌套式建筑,在現代的建筑外觀之內,包裹著一個完整的老房子。在對建筑的調整中,設計師選擇了不破與大破的處理方式。以最簡單純粹的空間處理手法,在老房子的頂部加橫板,成為一個露臺,和田園生活館之間,以幾條簡單的橫線,融成一體。
和盛書院中間是一個類似四合院一樣四面圍合的院落,設計師通過改造將它變成一個中心講堂。院落的上方以高聳的天井封閉,塑造出空間的儀式感。同時頂部選擇透光天窗處理,讓室內與外部自然環境形成連接,通過自然光線的變化,在封閉的空間內又創造出自由與開放的體驗。
樂活田園:田園共享教育及親子活力場
樂活田園版塊總占地約242畝,建筑面積約9200㎡,主要功能為田園嘉年華、親子游樂、自然教育等,呈現內容緊密圍繞城鄉融合對接,關注優質農產品的城市對接,傳統工藝的創新轉化與展示。同時創造出寓教于樂的空間基底,為自然中的教育體驗與親子互動提供場景。
創智田園:鄉村振興生態圈企業總部群
創智田園版塊總占地50公頃,建筑面積約6.3萬平方米,以田園式、低密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吸引成都本地文創、科創、農創企業的新農人,為其提供智能共享的辦公環境。
共享辦公區域和單體辦公區域整體規劃設計,每個地塊的建筑本身是一個整體的同時,又形成原始村落的圍合;幾個單體辦公區域就是一個小組團,組團與組團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即保留了傳統鄉村建筑布局特點,同時解決了自然通風、采光、環境不相融等問題。
03 無錫田園東方二期規劃設計
——“城市病”的治療藥方
無錫田園東方二期位于無錫陽山鎮,建設面積約440公頃。小鎮中心由一條核心商街和兩個主題田野農場構成,從業態的延展上對一期體驗進行補充,同時從陽山鎮商業發展配合角度出發,讓產品更加貼近未來新駐民的生活配套需求。
無錫田園東方二期以“情感雕琢”作為設計的中心思想,通過場景營造,構建建筑群的關聯性與情感關系。
小鎮南部入口處的蜜桃故事館,正面以桃子造型呈現,是建筑群中唯一的純現代異形建筑。建筑面對商街的立面選擇了木材質裝飾,與街道的整體視覺融合。另一面面對田野,則選擇了代表當地火山文化的的火山巖,與自然連接。同時,在結構中運用大量環保竹板強調出田園建筑的本質。
入口處與蜜桃故事館呼應的鄉村振興講習所則是另一個標志性建筑。在竹木材質的框架內,以玻璃幕墻為特征,臨水而居,與桃林相映,其中一面兩層高通頂巨大玻璃幕墻正對當地的核心景觀,大陽山。
玻璃的使用,讓內部空間的視野充分打開,與天光和周邊景觀形成互動。而建筑的二層設計了可以環視商街和陽山兩個角度的開闊平臺,視覺風格上以磚瓦木竹呈現。桃花盛開之時,部分建筑掩映在桃花中,遠看就是融入于桃林中的一組村落。這種情感雕琢的方式讓建筑和環境之間形成一種微妙呼應。
商街以入口區域為節點,設計了市集廣場。空間通過一個鋼、竹結構的棚狀構筑物為核心歸攏,并通過小型下沉空間的處理形成聚合與室外的劇場感。遵循鄉村場院的社交方式,成為整體小鎮中心的又一個重要內容表現空間,豐富項目的互動性。
04 北京金海湖國際度假區溪園酒店
——穿梭于廊道和露臺之間,感受自然的野性
溪園酒店項目位于北京平谷城區15公里外的金海湖國際度假區內,占地17200㎡,建筑面積3348.61㎡。場地依山傍水,前身是一個廢棄的度假莊園,經過擴建改造如今重新定義為野奢高端度假目的地。
基于半島三面環水面山的環境,設計師把“野”放大,融入體驗,力求打造與自然、植物之間舒適有趣的沉浸式互動,并在整體上實現360°觀景效果。
為了保證視野的開闊,同時打破原有環境的單一,設計師在原本的散落建筑之間、外延嵌入了不同體量高低錯落的開闊長方形露臺,既以實現功能需求,也使建筑群形成了新的布局結構。
觀景餐廳和天空觀景臺在湖岸與酒店居住區之間的半坡位置,形成游與居之間的小憩之所。餐廳與周邊植物共生,以更貼近的方式感受北方四季分明的生態變化。餐廳屋頂跟隨建筑群整體風格,是平層、見方的空曠露臺。向上延伸,與整體建筑的自然調性相融合,同時又通過屋頂不同于半島其它建筑形態建造的玻璃觀景臺,讓陽光、視野360度無礙放開。
設計師通過曲直相應、高低錯落的廊道把原本孤立的各個建筑通連接起來。廊道在平臺與各個功能區當中穿插交通,上下流動,為游覽者創造出景觀最大化的觀賞路線。從房間到露臺,居住者可以通過游廊在私領域和公共空間內自由穿梭,遠觀山望塔,近戲水閑庭。
為了軟化直線和方形的空間構圖,設計師在觀景棧道部分使用了柔和的曲線設計,打造出一個流動蜿蜒的云形連廊。它在兩個不同高度之間形成連接,優化了空間和景觀的層次,同時借此埋下伏筆,體現出設計師“有無相生”的設計哲學。屋頂露臺、觀景平臺以及木棧道之間形成一個龐大的棧道游覽體系。
在改造中采用了就地取材的方式,應用當地的柴禾、卵石及木材,因地制宜地將野奢定位融入視覺當中。酒店外立面以環繞著建筑露臺垂直排列的柴木為特色,強化了“野”的風情。
目前酒店共設有25間客房,設計體現對老建筑的延續。其中一棟嵌在西邊的山坡中,整體呈loft(躍層)風格,朝向湖面,開放與私密兼具。另有8間越層客房,上下打通,一樓作為起居空間,二樓為臥室。在服務配套上,酒店設有餐廳、咖啡廳、茶室和露天電影院等。
作為國內田園綜合體項目設計的先行者,溪園酒店項目也蘊含著田園綜合體的某些設計思維,它不只是景觀和建筑的結合,更隱含人與自然的對話,文化、旅游與居住的融合。
編輯:韓啟航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