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園運動”帶動城市文化復興 中國古城興起私家園林熱
“私人造園是國家復興、時代進步、保護遺產、留住鄉愁的新生事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私人造園將變得蔚為大觀。”有“古城衛士”之稱的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教授8日在上海如是說。
近年來,在蘇州和揚州的古城區掀起了興建私家園林庭院的熱潮。不同于其他城市,兩城拆了老屋蓋古典式樣的新居,拆了舊房造花園,默默創造著城市文化復興的“新造園運動”,在現代化生活的同時保留了傳統的格局。
據江蘇省揚州市庭院藝術研究會初步探訪估計,近二十年在揚州,約有200處私人出資新建的庭園,在阮儀三看來,“這在當下中國城鎮化發展中,是極為不尋常的情況。”
當天,由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共同主辦的蘇州、揚州新建古典私家園林和古城復興研討會在同濟大學舉行,與會專家提出,古城庭院的出現,是一種悄悄的更新,反映了新時代民眾對生活的追求——不欣賞高樓大廈,卻眷戀小巷深處的紅杏出墻。
“這些花園、庭院如同一顆顆的圖釘牢牢地把揚州古城釘住,使古城的肌理和風貌不會遭到破壞,既留住了文化又改造了舊城。”阮儀三表示,私人造園改善了蘇州、揚州的舊城生活。老城內的建筑大都是百年遺構,年久失修,基礎設施多數未經改造,而造園這一舉動最大程度改善了“破房爛屋”的舊況,修繕了房屋,改善了排污,以“古院新居”的嶄新風貌面世,與現代居住水準的距離縮小了許多。
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研究員丁楓同樣認為,在古城現代化的過程中,園林對形成整個城市的風貌起到了積極作用,園林和新園林的存在改善了古城環境。
“私人造園逐漸形成一種風氣,并受到民眾喜愛。一些知名房地產開發商‘聞風而動’,推出的中式園林住宅一經推出就被一搶而空。”丁楓說。
揚州、蘇州的新建園林保持著“疊山挖池,亭臺廊橋”的特點。揚州人杜祥開花費20多年,將自家僅40平方米的老院子改造成地道的私家園林“祥盧”。
對此,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研究員袁菲認為,造園是文化傳播的種子,新老園林更是一種“文化輸出”。據其介紹,“祥盧”吸引了許多海外游客不遠萬里前來一睹中式園林的風采。
袁菲還說,造園對人的性格多有益處。從小在古城園林環境長大的人,更能感知生活,性格上更加積極陽光,在人文素質教育方面的表現也更為出眾。
阮儀三點評說,這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情境交融,巧妙避開了現代生活的喧鬧與嘈雜,讓國人的心靈能有一個暫時安寧的歸處。“私人造園是傳統民族風骨的象征,更是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
丁楓亦稱,園林是蘇州和揚州文化的獨特象征,影響著民眾娛樂方式、精英文化、傳統書畫傳承等方方面面,且為旅游業及創意產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編輯:楊賡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