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建筑遺產良性有序傳承 古民居需要實現活態保護
傳統農村的自然村落正加速消散。但是,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一方面要推進城市化進程,另一方面又要探討如何保護古民居,促進建筑遺產良性有序傳承,這已成為需要深思的問題。
“對古民居的保護不僅要動用高科技手段,還要實行活態保護。”古建保護專家、同濟大學建筑城規學院教授阮儀三日前在上海聞道園舉辦的古民居文化傳承及活態保護座談會上表示,對于還未恢復建造的古民居原材料,也應提供相對穩定的存儲環境。
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居平表示,古民居是中國人的傳統住宅,體現了獨特的中華文化,其中蘊含的文化藝術極高。古民居體現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人際交往,以獨特的方式呈現中國之美。由此,留住古民居也是留住了“中國文化的根”。
阮儀三認為,注重真實性、整體性、可讀性、永續性、獨特性是老房子收藏保護的最高境界。他坦言,實在非拆不可,可以異地保護,花工夫拆,給每一片瓦、每一塊磚都編上號。收藏學專家祝君波則表示,異地收藏和保護并非上策,但比之于“毀”,也是一種妥協的辦法。
“收藏古宅的初衷不僅源于對徽式古建筑的喜愛,更出于對老宅飄零凋敝現狀的痛心。”談及修繕古民居的實踐,聞道園創始人王衛表示,安徽鄉間有大量古民居,但在農村修復一幢稍有規模的古宅所需的費用,憑當地人的年收入無力承受,所以一些古宅或受潮霉爛,或坍塌廢棄。為了盡可能多地保留這些古民居,王衛斥巨資收藏別人眼中的“爛木頭”。
王衛告訴記者,很多古民居在被收藏的時候已然破敗不堪,甚至已經倒塌。不少古民居或被白蟻蛀蝕或被風雨侵蝕,毀損嚴重,有些古民居只剩下主要構件。在王衛看來,每一棟古民居都是不可再生的財富,不僅記載著歷史變遷,更飽含文化傳承的價值。王衛將這些當地人眼中的“廢物”,一件不落地運回上海,或者按原貌維修重建,或者經防腐、防蛀處理后暫時保存起來,逐一恢復原貌。
如今的聞道園,已經成為古建筑異地保護的典范,其間錯落有致地佇立了數十座古色古香的徽州老宅、古橋、古亭、戲臺……庭院里,房間里懸掛、擺放著匾額、家具等“老物件”。清代咸豐九年的永濟橋、道光八年的狀元樓、乾隆年間的雕花樓……在這里完好地保存著。王衛告訴記者,目前園中仍有包括明代大夫第、明代金絲楠木翰林院、清代大祠堂等在內的百余棟古民居原材料仍靜待搭建。
“這些民居有的成為畫院書院,有的將成為大師工作室。”王衛說,重生的古民居在現代人的使用中得到了最好的保護。談及未來,王衛期待一棟棟古民居逐漸恢復修建,古建筑藝術重煥光彩。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