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生態環境治理效能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突出強調了制度體系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作用,明確界定劃分了“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資源高效利用制度、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四大類基礎性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并在具體執行和操作層面對這四大類基礎性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作了具體規定,構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框架。這既是對我國以后將要制定和執行的生態文明制度的框架性規定,也是我國環境治理系統工程的基本依據。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必須依靠制度和法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生態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既包括生態環保理念的型塑,也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政策、規定和做法上升、固化為制度的要求。作為社會交往形式的共同規則,制度對人的行為具有剛性約束作用。如果說先進的生態文明理念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軟實力,那么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則是生態文明建設應遵循的硬約束。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環境治理系統工程建設,就是將生態文明制度落實到國家治理中的組織化、實體化和具體化,包括環境治理的領導體系、組織體系、機構體系、政策法規體系、資源要素體系等,其核心內容就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要位置。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生態環境治理政策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在制度建設方面,相繼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制定40多項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方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以法律的武器、法治的力量保護生態環境,我國包括生態文明建設在內的各方面制度體系逐步走向成熟,環境治理的制度保障得到加強。法治建設方面,制定和修改環境保護法、環境保護稅法以及大氣、水、土壤和核安全等方面的11部法律,發布5件部門規章,制定修訂157項國家環境質量、排放及監測方法標準。法律實施方面,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
環境治理體系的有效運行,還需要各領域體制機制、政策文件、法律法規等協同配合,需要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等各方面協調行動。由此形成環境治理能力,即運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包括環境保護、節約資源、生態修復、責任追究等各方面各領域的治理能力。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相輔相成,完善以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核心的治理體系,是切實提高治理能力的前提;反過來,切實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治理體系的效能,展現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及其執行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完善的制度設計如果得不到有效落實,也只能是一紙空文。生態文明建設,勝在制度,贏在執行。以往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因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待完善的同時,遵守、落實制度的執行力不夠。在這個意義上,生態文明的制度水平決定了生態文明的建設水平,生態文明制度的執行力決定了環境治理的有效性。制度的構建、成熟和定型是一個動態過程,制度的落實和執行也是一個動態過程。在新時代,建設生態文明已成社會共識,制度建設特別是制度的執行越來越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
隨著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逐步完善定型,我們更加突出強調制度的執行力問題。比如,騰格里沙漠排污、祁連山保護區破壞性開采、秦嶺別墅違建等典型事件表明,制度不執行就等于沒有,提高制度的執行力就要追責到底、終身追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生態環境,既要構建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也要在制度運行過程中建立起執行制度的流程閉環。只有嚴格遵守和執行制度,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監督,才能確保制度時時生威、處處有效。對于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不能手軟,凡是要追責的,必須一追到底,絕不能讓制度規定成為“沒有牙齒的老虎”。這就要求我們,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落實生態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只有構建起以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核心的完備的環境治理體系、形成高效的環境治理能力,生態文明制度才能得到遵照執行,生態文明制度優勢才能真正轉化為生態環境治理效能。
(作者系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