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精心呵護熱帶雨林 奮力建設國家公園
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雅加松。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省林業局提供)
海南坡鹿。
鸚哥嶺美景惹人醉。阮琛 攝
海南長臂猿。
清晨,從空中垂下的藤蔓郁郁蔥蔥,新生的蕨類植物攀附在有著“活化石”之稱的桫欏樹上,海南長臂猿躍到雨林之上發出長鳴,當你踏入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仿佛來到了一處天然的物種基因庫。
作為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熱帶雨林的盛衰消長不僅是地表自然環境變遷的反映,更直接影響人類生存條件。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自啟動以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我省建立協調推進機制,強力推動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描繪海南綠色底板之余,無疑也為公眾開啟了一扇探知熱帶雨林奇觀、感受基因寶庫魅力的窗口。
A
強力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體制試點
“熱帶雨林不單是一個物產豐富的花園。它安靜、枝繁葉茂、綠樹成蔭,卻不是圣地。這是行星上最好的戰場,為生存每分鐘都在進行著殘酷的戰爭。”正如作家坎迪斯·米勒德在《疑惑之河》中所描述的那樣,熱帶雨林蘊藏著世界上最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一輪又一輪永無休止的生命律動中,濃縮著的是叢林的包羅萬象。
然而我國熱帶雨林資源極其稀缺,總面積在200萬到300萬公頃之間,不足世界總面積的千分之二。相較之下,海南島中部山區擁有著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其生態價值顯得彌足珍貴。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積極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熱帶雨林等國家公園,構建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并在中央和國家部委的支持下,強力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成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將建設國家公園確定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12個先導性項目之一,作為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四大標志之一。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具有筑牢海南綠色生態屏障、保護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拯救熱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現路徑的重大意義。”在省林業局局長夏斐看來,2019年4月1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在吊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式揭牌成立,標志著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揭開新篇章。
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總面積4400平方公里,約占海南島陸域面積的1/7,范圍涉及五指山、瓊中、白沙、保亭、樂東、東方、昌江、陵水、萬寧9個市縣。
范圍之廣,專業性之強,標準設置之高,意味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一項相當復雜的系統性工程。
“海南省委、省政府與國家林草局聯合成立了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統籌推進體制試點,這種中央與省協作強力推進機制是全國首例,也為海南推進體制試點提供了強勁動力。”夏斐介紹,省林業部門也將繼續抓緊著手研究制定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相關政策、辦法、規程等,并積極爭取中央、地方加大對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支持力度,加大生態修復力度,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
B
穩妥推進生態搬遷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落地后,如何實現生態保護和生產保障的融合,讓生態福利真正惠民?
“典型”探路是一個好辦法。位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內的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道銀村、坡告村,曾是全省唯一不通公路、電訊的村落,村民們步行2小時才能到達最近的公路,往返南開鄉墟更需花費5個小時。由于生態核心區的“紅線”不可觸碰,再加上山高路遠,兩個村的產業發展工作一直難以開展。
經省、縣有關領導多次調研,最終確定了生態搬遷的路子,在距離老村30多公里的牙和村,組建成新的村莊——銀坡村。
生態搬遷,重點在“搬遷”,難點在“穩住”和“留下”。白沙縣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縣扶持銀坡村成立農業合作社發展種養特色產業,并通過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置換、安置就業等方式,讓搬遷群眾生活有改善、生產有保障、享受公共服務水平有明顯提高,也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搬遷提供了寶貴的可借鑒推廣經驗。
銀坡村的搬遷成功模式,極大地鼓舞了有搬遷任務的市縣。同樣位于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南渡江源頭核心區,白沙南開鄉高峰村于2019年9月啟動生態搬遷工作。生態搬遷帶來的命運轉機,讓高峰村村民符洪清連連感謝政府的好政策,如今他正對未來進城后的新生活充滿期待。
穩妥搬遷,典型引路。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內生態搬遷計劃分兩步走:第一步試點搬遷,2019年9月1日啟動白沙3個自然村共118戶498人整體搬遷,預計2020年完成;第二步對保護區內剩余8個自然村352戶1387人實施生態搬遷,計劃2021年完成全部470戶1885人生態搬遷。
“生態搬遷是建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不僅僅是白沙,保亭、五指山、東方等市縣也將實施少量生態搬遷。”夏斐表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將圍繞保護、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合理劃定功能分區,實施差別化保護管理方式,把最應該保護的地方保護起來,合理探索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
C
海南長臂猿保護拯救任重道遠
“嗚,嗚,嗚……”清晨6時許,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茂密雨林中,倏然傳來幾聲猿啼。還未等人反應過來,如口哨般的清亮長音中,又多出幾聲顫音,音量由低漸高,繼而響徹整片山谷。
幾乎所有生活在霸王嶺山區的村民們都知道,那是海南長臂猿睡醒了。
58歲的陳慶是霸王嶺林業局科研生產科的一名工作人員,追著猿啼跑了半輩子,早已摸清海南長臂猿的作息規律,“海南長臂猿的叫聲,是一種宣示領地、與家庭成員聯絡感情的信號。”陳慶說,海南長臂猿一般會在早晨6時左右發出第一次鳴叫,循著叫聲往往就能找到它們。
從多年的監測分析看,到20世紀70年代末,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劇減至4群7只到9只左右,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
直到1980年霸王嶺海南長臂猿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到1988年晉升為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強化保護職責,一代又一代林業人接棒完成對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的改造、修復與保護工作,這幾年熟悉而又悠長的猿叫聲才變得愈發清晰。
目前,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達到4群30只,但保護拯救任重道遠。在今年年初召開的海南長臂猿保護座談會上,夏斐介紹,2016年到2019年實施海南長臂猿棲息地恢復工程,通過補植補種海南長臂猿喜食鄉土樹種,改善修復棲息地,正有效擴大這群海南特有靈長類動物的活動范圍。
茂密枝椏縱橫成網,構成復雜的植物群落結構與豐富的食物來源。在面積廣袤的海南熱帶雨林,棲息著的遠遠不止海南長臂猿一種生物。除了坡鹿、野生蘭花、金絲楠木、沉香等珍稀動植物,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及科研力量的加強,越來越多的新物種正不斷被發現。
2019年11月,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宣布在海南熱帶雨林發現并命名了尖峰薹草等11個特有新物種。
“新物種的發現,說明海南的自然生態是良好的,海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是有成效的,同時也說明,未來可能還有更多的物種等待我們去挖掘。”中國熱科院植物分類學研究團隊帶頭科學家、研究員劉國道坦言,物種調查工作需要代代接力,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引導人們認識海南生態的多樣性、參與海南生態的保護。
D
啟動編織天地空一體化防護網
位于黎母嶺山脈北端的鸚哥傲管理站,19名護林員管護著面積達7.5萬畝的熱帶雨林核心保護區。
“我們的工作就是保護森林,注意是否有偷獵者的蹤跡、排除森林火災隱患、知悉動植物的情況,同時對環境進行監測。”鸚哥傲管理站站長陳海華告訴筆者,他們每次進山巡邏就是一整天,盡管工作再認真,依舊可能存在管護盲區。
隨著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加快建設,陳海華和同事們的裝備也不斷“升級”。“上級部門正打算在核心保護區邊界處試點安裝1.5公里的電子圍欄和實時監控設備,一旦有人進入,我們第一時間就能收到消息。”陳海華說,他期待著這種不留盲區、不留死角的天地空一體化監測體系能早日全面鋪開,編織起熱帶雨林防護網。
除了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如今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也正逐步推行網格化管理,探索更高效的保護管理模式。筆者了解到,國家公園內林地將分成若干個4000畝/塊的林班,結合奧維系統實現實時監控,使森林管護責任落實到每個護林員,落實到山頭地塊。并建立管護人員崗位責任欄,設立崗位區域分布圖,管護面積、崗位班號,做到崗位面積全覆蓋。
在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同時肩負著為公眾提供親近自然、保護環境、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生態體驗的責任,需要人力資源開發、科技支撐與資金扶持。
今年1月5日,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正式組建。這是海南第一個國家公園科研機構,由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海南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北京林業大學發起共建,意味著將充分整合海南、北京乃至國內外的資源優勢,聚集助力海南熱帶雨林資源的保護發展和國家公園建設,邀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裁兼理事會主席章新勝先生擔任理事長,也為研究院面向全球科學家開放提供了人脈和資源。
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李春良看來,設立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是探索國家公園體制和機制創新的重大舉措。而海南也正期待著,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能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打造雄厚的綠色底板,為海南人民構筑幸福的綠色家園,為子孫后代留下充盈的綠色遺產,為全國國家公園建設提供精彩的“海南樣本”。
(本版策劃/小慧 撰稿/夢瑤 小慧)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體制試點大事記
◎2018年4月13日
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中強調,海南要積極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熱帶雨林等國家公園。
◎2019年1月23日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第6次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
◎2019年10月28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再次強調,開展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2018年4月13日
中央12號文件提出,研究設立熱帶雨林等國家公園,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2018年10月2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召開中央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
◎2018年8月16日
省長沈曉明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送審稿)》。
◎2018年10月11日
省委書記劉賜貴主持召開省委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送審稿)》。
◎2018年10月19日
海南省委、省政府成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瓊委辦〔2018〕35號)。李軍副書記任組長。
◎2019年2月15日
劉賜貴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規劃建設工作。
◎2019年2月18日
沈曉明主持召開省政府專題會研究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規劃建設工作。
◎2019年2月26日
中央編辦批復同意成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中央編辦復字〔2019〕10號)。
◎2019年4月1日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在吊羅山正式揭牌成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張建龍與沈曉明共同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揭牌。
◎2019年5月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提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制定實施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組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統一管理機構。
◎2019年6月25日
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印發《白沙黎族自治縣高峰村生態搬遷實施方案》。
◎2019年7月15日
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印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
◎2019年9月1日
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高峰村舉行生態搬遷安置點開工儀式。
◎2019年9月9日
沈曉明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19-2025年)》。
◎2019年9月29日
劉賜貴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19-2025年)》。
◎2019年10月21日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體規劃(2019-2025年)》正式以省政府名義上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2019年10月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被寫進由新華社發布的,由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室編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19年9月)》。
◎2019年11月1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到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熱帶雨林保護和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情況。
◎2019年11月25日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經省委編辦批準設立,正式登記為事業單位法人。
◎2020年1月5日
國家公園研究院召開第一屆理事會暨專家研討會,聚焦海南長臂猿保護,影響巨大。
◎2019年11月28日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官網正式上線運行。
◎2019年12月5日
因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展順利。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受邀在全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會上作大會交流。
◎2020年1月6日
劉賜貴主持海南與國家林草局調研組及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理事座談會。同一天,沈曉明會見調研組和研究院理事。
◎2020年1月8日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應邀出席國家林草局新聞發布會,介紹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特色亮點及進展情況。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