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9年 博物館活了、亮了、火了
展覽展示多元化、社教活動常態化、科技應用規范化、文創產品創意化、受眾全齡化……回望2019年,“博物館熱”再創新高,其社會影響力不斷彰顯,轉型升級發展取得新成就。
最新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登記注冊的博物館達5354家,是1949年的230多倍、1978年的14倍,其中,4743家向社會免費開放;非國有博物館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已超過1000家。
“活”了——全方位“走”進人們的生活
近年來,隨著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全國各地博物館通過高水平的展覽、高質量的活動、高品質的文創產品,將藏品的豐富內涵與時代結合,讓文物“活”起來,走進人們的生活。
2019年,大批高水平的展覽讓觀眾在文物與史料中走近歷史,領略時代變遷。北京展覽館舉辦“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展示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鮮活歷史,截至2019年12月底,現場累計觀展人數達315.59萬人次,網上展館有效點擊量為1.4億次,網上展館點贊留言數超2500萬次;中國國家博物館“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展出來自13個省市、18家文博單位的600余件回歸文物,生動講述了文物回歸的曲折故事;浙江省博物館“五四風雷:浙江人與五四愛國運動特展”讓百年前浙江人在五四運動中的行動軌跡清晰呈現……
2019年,文博機構推陳出新,不斷創新活動形式,故宮博物院“紫禁城里過大年”“中華老字號故宮過大年展”等活動掀起了“博物館里過節”的新風尚,促進傳統文化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陜西歷史博物館在元宵節當天邀請市民進館,一起在博物館里感受鬧元宵的樂趣;端午節期間,市民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預約參與湖南省博物館的端午節活動,通過有趣的環節了解端午節相關傳統文化,體驗包粽子等傳統習俗;中秋節期間,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花好月圓——團扇刺繡體驗活動”,邀市民欣賞當代工藝美術精品、體驗手工藝制作、感受傳統技藝魅力……
2019年,博物館通過多樣化的手段,積極探索更多讓文物融入大眾生活的方式。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和天貓聯合發布的《2019博物館文創產品市場數據報告》顯示,我國博物館文創市場2019年整體規模相比2017年增長了3倍;實際購買過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消費者數量已近900萬,相比2017年增長超4倍。比如,2019年春天,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商務時裝品牌Lily聯合推出“游園戲夢國博特別合作系列”新品,其紋飾以《芙蓉雙鷺圖》等館藏作品的花鳥、動物紋路為基礎,提取元素將其演變為精致時尚的印花圖案,受到廣泛好評。
“亮”了——多彩活動開啟博物館奇妙夜
2019年元宵節,故宮博物院舉辦了“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故宮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間被較大規模點亮。活動通過將《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卷》等的藝術燈光化處理,呈現了全新的傳播方式,引發了社會關注熱潮。
“點亮博物館”“博物館之夜”……一大批夜間活動讓博物館紛紛進入夜場模式,延長了觀眾的參觀時間,激發了人們的文化消費熱情。
“2019年夏天,上海市開啟‘博物館之夜’,7月至9月,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等14家博物館試點夜間開放工作,廣受市民歡迎。”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長褚曉波說。
2019年12月5日,寧波博物館正式宣布夜間開放。作為點亮“夜色寧博”的第一盞燈,“華夏文明之光——河南文物珍寶展”同步開幕。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愛琴表示,2019年是文旅融合的元年,寧波博物館夜間開放的舉措,響應了寧波市培育夜間經濟新增長點、提高“月光經濟”的全面布局,同時,翻開了“博物館之夜”的新篇章。
據了解,2019年,全國各地一大批博物館開啟“奇妙夜模式”,多地出臺相關意見和辦法,將博物館納入助推夜間經濟發展的范圍,促進游客、市民通過博物館對一個城市風俗、人文的了解,打造旅游路線中的“文化品牌IP”。
“火”了——超高人氣引關注
博物館是社會及社會發展服務的公共機構,以學習、教育為目的,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獨特地位和作用。隨著“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出和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出臺,近年來,沉浸式、趣味化、接地氣的文博活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好評。同時,文博機構一系列創新式的線上活動頻頻引發熱點話題。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抖音創意視頻“文物戲精大會”3天播放量高達1.2億次,“約會博物館”微博話題累計閱讀量達16.5億人次,“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相關話題24小時點擊量達5.9億次。
為滿足人們的休閑和社會交往需求,一些博物館會定期在館內舉行文化集會活動,如音樂會、鑒賞會、頒獎典禮等,并同步開展一系列線上活動,搭建線上線下互通平臺,公眾可以在博物館內或者通過互聯網參與活動。愛逛博物館的北京市民吳伶立說,跟以往比,2019年北京各處博物館里的活動更加豐富了,還有一些活動是線上線下聯動舉辦的。“這種方式從線下延續到線上,讓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時,也認識了一些領域內有趣的朋友。我想,這也是博物館這么‘火’的原因之一吧。”吳伶立說。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