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單打獨斗,城市群當如何建?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引領作用日益突出。
進入1月以來,地方兩會密集召開。中國城市報記者梳理發現,上海、浙江、江蘇、河南、河北、山西等多地已圍繞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作出2020年的部署,城市發展已告別“單打獨斗”時代,呈現抱團式協調發展的新趨勢。
聚焦長三角
大手筆推動區域一體化
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落實相關發展規劃成為一市三省在2020年的重點任務。
在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全面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積極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被列為新年三大任務之一。上海提出,將大力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加快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對外開放、統一市場、公共安全等領域加快推進項目合作、平臺共建和政策協同。
浙江則重點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浙江省將著力擴大消費需求,打造義烏、青田等“世界超市”“購物天堂”。同時將充分發揮浙江體制機制、對外開放、數字經濟、綠水青山、民營經濟等優勢,制定浙江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行動綱要,牽頭抓好數字長三角、世界級港口集群、油氣貿易中心建設。
科創是安徽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引擎。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和產業合作示范基地建設,推動G60科創走廊宣蕪合段建設,打造實體化科創合作示范平臺。
在江蘇,“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都是今年的發展重點。江蘇特別提出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同時與滬浙皖攜手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京津冀三地協同立法
共治機動車污染
一體化發展需打破舊體制,協同立法是突破之一。
對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等移動源排放的污染治理,是京津冀協同治理大氣污染的一項重要內容。三地制定相對統一的規范,有利于推動實現生態環境協同治理。
1月17日閉幕的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北京市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這意味著,京津冀在立法工作協同方面有了標志性、突破性的進展。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法制辦公室主任王榮梅表示,2018年7月,京津冀三地人大將該條例作為立法協同項目列入立法工作計劃,迄今歷時一年半。針對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數量眾多、流動性強、污染排放占比大的特點,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會共同決定,制定三地的相關條例。
目前,京津冀三地已經商定,條例的實施日期均為今年5月1日。據悉,河北、天津的相關條例分別于1月11日、1月18日進行表決。
爭做“中心城市”
城市功能也需升級加速
2019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能力。
目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雖然全國僅有9個國家中心城市,但記者發現,在新的一年,名單內外的城市依舊踴躍立下建立“中心城市”的目標,目的是通過發揮比較優勢,進一步增加城市競爭力。
今年兩會期間,“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就被武漢寫入該市政府工作報告。武漢市長周先旺介紹,將通過打造“武漢購”品牌,激發潛在消費,加快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重塑新時代“貨到漢口活”。
無獨有偶,重慶的目標也是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當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實施國際消費集聚區建設等十大工程,提檔改造中央商務區,建設智慧商圈和國際郵輪母港,培育首店經濟,發展夜經濟。
在河南,2020年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發展“鄭中心”。河南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出,要高水平推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和鄭州大都市區建設,支持鄭州加快現代物流中樞、先進制造業、高端服務業發展,深化鄭汴、鄭許、鄭新、鄭焦一體化融合發展機制,拓展鄭州大都市區承載發展要素空間。
9大國家中心城市名單之外,如何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脫穎而出,也成為每一個城市的重大機遇、重大使命和重大挑戰。
“著力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被寫入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認為,當下杭州、合肥、成都、武漢等兄弟城市都在全面發力,日漸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因此,南京必須全面提升城市承載力、輻射帶動力、綜合競爭力。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政府工作報告則提到,今年要增強重點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大力實施強首府戰略,推動南寧成為引領全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增長極。
2020年沈陽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要著力提升城市發展等級,加快推動沈陽從區域中心城市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爭取早日納入國家中心城市體系。未來,將形成以沈陽為核心的一小時都市經濟圈建設。
為何“中心城市”建設扎堆?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分析,做大做強中心城市有利于資源集聚,提高中心城市科研、創新以及服務周邊地區等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
但他也提醒,相比京滬等超大城市、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無論是人口還是城市規模擴張的空間還很大,這些城市也需要提升城市能級,才能在未來的城市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更好地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編輯:韓啟航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