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多途徑打造綠色健康人居環境
在疫情防控成為常態化的當下,綠色、健康成為更多城市和美麗鄉村的關注點。
如何打造更綠色、健康、宜居的人居環境?
12月3日-4日,在北京亞洲金融大廈的筑景會·REPA 2020峰會上,多位專家分享了后疫情時代關于打造人居環境的新思考。他們認為,人們要適應和疫情并存,因此在設計和規劃上勢必要更加關注人類健康福祉。
城鄉發展對規劃設計要求更高
近年來,我國城鄉格局發生了巨大改變,2000-2019年城鎮常住人口增長到8.48億,農村常住人口減少到5.52億,城鎮化快速提升。
可以說,以城市群為主體的城鎮化空間格局總體形成,但大中小城市發展仍不協調,19個城市群承載了75%以上的城鎮人口,貢獻了8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
“我們都在談生態,但是現在這些設計作品,特別是居住區的設計是否真正考慮了生態?”山水比得設計創始人兼首席設計師孫虎的發問令人深思。
在中國城市和小城鎮中心設計部副主任李德芬看來,城市的快速發展,使我國超大城市人口密度持續走高,基于統籌生態需要和安全需求,城市發展對環境提出了新要求。同時,城市發展質量大幅提高,但仍存在大量品質不高的居住片區亟待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從規劃設計角度來看,應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目標,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打造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李德芬說。
從今年新冠疫情思考,增強城市防災應急功能、打造就近宜居生活圈、增強城市活力應成為城市建設的新目標。
說完城市,再反觀鄉村,如何科學推進鄉村的規劃建設呢?
李德芬認為,云南省羅平縣就是一個非常有力的現實案例。
近年來,羅平借助當地旅游資源將縣城的形象建設與鄉村相結合,縣城立足自身的特色,在規劃引領、城市品位提升、地域特色彰顯以及居民生活環境改善等方面不斷創新實踐,全力建設美麗縣城,打造了美麗鄉村的升級版。
“科學推進鄉村的規劃建設,綜合考慮土地利用、居民發展、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等因素,科學布局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就可以打造出像羅平這樣令人心馳神往的田園生活場景。”李德芬說。
精細化和原創性的空間設計
“我們企業擁有獨立的研發團隊,20%的利潤用于產品研發。”夏巖集團設計總監朱松說。
他認為,現在很多設計項目都存在千城一面這個共性問題,因此,夏巖集團多年來一直追尋原創設計,并制定了企業內部的品質落地三管控。
對夏巖集團而言,設計出消費者趨之若鶩的產品才算品質落地,想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從原創出發的設計、標準化的施工技術、零誤差的藝術品質等3個方面進行嚴格管控。
朱松以一棵樹系列、野奢系列、生態IP樂園系列的設計案例和施工過程,展示了企業如何通過品質落地三管控打造獨特人居環境。
孫虎一直在思考為什么全國很多項目都做得一樣,如何創新方法避免設計的同質化?
他提出了新山水的設計方法論,在設計時關注此時、此地、此人三大要素,尋找設計的“源代碼”。
“‘源代碼’不應局限于歷史某一個點位,或者某一些符號進行設計,而應該是傳承文化的精神。”孫虎說。
在孫虎看來,解決好此時、此地、此人的問題就可以避免項目同質化,實現原創設計。
那么,如何進行精細化空間設計?
孫虎分享了山水比得公司下一步的愿景。他說:現在我們的設計還在做最貼近人們生活的那一部分,也就是社區和社區花園的景觀;下一階段,我們要逐步面向街區、面向城市,讓城市的景觀設計也走向精細化,營造綠色、健康的人居環境。
處理好各景觀的協調性
孫虎作為設計師一直在尋找設計的新觸點。他認為,我們根植在這片土地上,自然要研究山水,了解山水的本質,并通過設計讓人融入山水當中。然而,現在很多景觀設計在國內往往是用來“填空”的,成為整個工程里最后一道工序。這是不對的。
“我們應該以景觀協調并結合建筑規劃進行設計,這是一個整體的關系。”孫虎說。
在他看來,做景觀需要考慮關系,不僅要處理好景觀與人、自然、土地的關系,還包括與建筑的關系。設計師的作用就是把這些關系梳理好,形成“總體劇場”。
孫虎提出的“總體劇場”概念,源自他看過的一本書,書中一位德國音樂家提到了總體藝術的概念,啟發了他。
這位音樂家做歌劇非常挑剔,他總會對室內環境、燈光以及建筑本身提出意見,覺得這些都無法襯托他的歌劇,所以這位音樂家提出了總體藝術的概念。
“我們可以把景觀理解為一場歌劇,燈光、環境、氛圍、建筑都要與之相匹配,只有各要素間協調統一,才能稱之為一場完美的演出,也就是好的景觀。”孫虎說。
現場,孫虎展示了他做過的一些項目案例,具體講解了如何通過設計處理好景觀的協調性。
這是一個包含書院、中醫館、茶室的特色綜合體項目。孫虎將山水景觀融入其中,使人能夠進入山水之中。他希望,建筑的周邊是有花園的,建筑就在花園內,形成一種建筑、景觀、室內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覺。同時,人處于室內還不覺壓抑,看到建筑上的高山流水能夠產生通透感。
規劃設計中挖掘本地文化
作為一線設計師,易蘭規劃設計院集團副總唐艷紅從她主持和參與的眾多項目中,總結出一些個人思考。
在她看來,我國城市公共空間發展已經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更加講究環境品質,注重空間的服務屬性以及綠色健康功能,設計逐漸對接國際潮流。
順應城市的發展,設計規劃也應有所調整,具體反映在3個方面的回歸,即回歸生態、回歸人本和回歸本土。
“打造綠色健康的人居環境,生態系統規劃優先是毋庸置疑的。設計師不僅是做城市的形象設計或是功能設計,還要考慮到整個大的環境生態、安全及生物多樣性。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減少人工干預,特別是注重生態保護。”唐艷紅說。
她認為,建設綠色、健康的人居環境,城市公共空間需要將當地公共文化和市民的文化特征融入其中,因此,如何挖掘當地的文化,并融入規劃設計中至關重要。
唐艷紅分享的湖南省常德市老西門一期項目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這個項目作為常德“十二五”規劃中的保障性民生工程,涉及棚戶區征改1606戶居民的安居樂業。拆除棚戶區之后,首先拿掉護城河的蓋板,把經過水治理后的護城河作為整個項目的核心綠軸,將整個街區串聯在一起。
易蘭設計團隊與建筑師緊密配合,在項目設計之初,充分研究與挖掘場地內豐富而又相對唯一的常德文化基因。
葫蘆口空間設計以湖南地方民居獨有的“窨子屋”四水歸堂為靈感,利用護城河季節水面與葫蘆口廣場路面之間的高差,以錯落的青石臺階相銜接,形成了一個有圍合感的下沉廣場。周邊的商業建筑亦呈圍合狀,雨水由環形坡屋頂落到地面,猶如四水歸堂的情景再現。
通過設計加強對當地歷史形態與傳統文化的保留,并賦予其新的功能業態,老街區的記憶得以延續。這是一次歷史與現實的精彩對話,更是一個老舊街區的涅槃重生。
“設計為當地人創造一片親水空間,使石頭瀑布和植物與現代水景巧妙地交織在一起。郁郁蔥蔥的種植空間,粗糙的石階和現代疊水設計交錯形成了一個景觀場景空間,將古代和現代的設計美學聯系在一起。”唐艷紅說。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濱水商業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位于昌平區南邵鎮,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控規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山水宜居典范城區、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和智慧產研創新園區【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