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世園會將呈現“一主+四輔”辦會格局
距離2024年成都世界國際園藝博覽會(以下簡稱“2024成都世園會”)開幕還有600余天。據今日在蓉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消息,作為四川省首次引入的國際最高規格的花卉園藝展會,2024成都世園會計劃于2024年4月26日-10月28日舉辦,主題為“公園城市、美好人居”。
2024成都世園會主會場選址成都東部新區絳溪河生態綠廊,規劃面積3633畝,同步規劃了新津現代園藝、溫江川派盆景、郫都花卉產業、邛崍生物多樣性保護等4個主題分會場,以“一主+四輔”辦會格局,展示特色多元的蜀川文化,為世界呈現一屆“永不落幕的園藝盛會”。
東部新區將被賦予經濟發展新內涵
2024成都世園會的舉辦,將對主會場區域發展帶來什么影響?對此,成都東部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楊敏表示,世園會選址于成都東部新區空港新城核心地帶,舉辦世園會能帶動城市片區基礎設施完善、改善城市形態。秉持“綠色低碳、節約持續、共享包容”辦會原則,在規劃階段,園區盡量保留原有的山水林田湖(保留了近28公頃現狀林地),注重對藍綠空間的保護和利用,充分踐行東部新區“讓綠更綠,讓藍更藍,藍綠融合”的未來城市建設理念。
同時,這將賦予成都東部新區經濟發展新內涵,推動生態價值轉化,實現園城融合發展。作為全國重要的花卉產區和消費區,成都花卉種植面積超過113萬畝,產業產值達120億元,世園會的舉辦能推動花卉園藝等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同時,世園會在規劃階段就充分注重會后功能轉化,分別策劃世園商業會展中心、藝術產業創意基地、綠色科技創新基地、絳溪濱河生態休閑帶和川蜀農耕體驗園五大重點項目,將短暫的展會變為成都東部新區城市發展的長期福利。
作為成都東部新區公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世園會以“可進入、可參與、景區化、景觀化”為原則,助力成都東部新區構建“青丘為幕、碧水潤城、丘谷成廊、城綠相融”的空間格局,將進一步提高城市的環境品質與空間活力。同時,園林藝術美學也將提供沉浸體驗,吸引游客參與,豐富市民美學體驗。
新津計劃通過四個維度開展相關活動
作為此次4個主題分會場之一,新津設置了以農藝為主題的世園會分會場,在天府農博園集中展示和交流農藝。
作為四川農博會的永久舉辦地,天府農博園具有十分扎實的農藝基礎。除了在技術上實施“物理+數字”雙開發,把智慧農業作為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動力,天府農博園還具備“室內展館+室外展場+大田展區”空間體系,以天府農博主展館、室外廣場、3000畝大田展區作為農業園藝博覽的集中呈現,為農藝博覽提供更多可能。
據新津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譚馨海透露,該區計劃通過“農藝技術、農藝生活、農藝創意、農藝文化”四個維度開展農藝展覽展示、會議論壇、消費體驗、科普研學等活動,彰顯“農藝景觀之美、農藝生態之美、農藝科技之美、農藝生活之美、農藝文化之美”。
郫都將聚焦“現代花卉產業未來發展答卷”
作為古蜀文明發祥地、中國農家樂旅游發源地、著名盆景之鄉,郫都區自古有“鵑城”這一雅稱。
郫都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葉茂表示,為迎接這場被稱為世界花卉園藝領域“奧林匹克”的活動,郫都區緊扣2024年成都世園會主題,堅持“全域景區”理念推進分會場建設。
據了解,郫都區分會場以“現代花卉產業未來發展答卷”為主題定位,策劃規劃了1.8平方公里的核心區、16平方公里的示范片區,改造提升郫都區80公里的錦繡花環慢行體系,對環線上12個景區花園和全區百個優質花戶進行提檔升級,形成“一心、一片、一環、十二園、百點”的空間結構,打通郫都區物理空間聯系和產業空間體系,把花卉產業資源聚合形成的優勢,滲透到在地花卉企業,整體提升區域花卉產業發展能級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2024年,郫都區將向世界展示花卉產業發展欣欣向榮的面貌以及創新創意花卉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成果,同時展現花卉產業帶動城鄉融合發展發揮的示范作用,實現“花聚鵑城創智園藝”的目標,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園盛會。
同時,郫都將以此次世園會分會場落地郫都區為契機,搶抓發展機遇,以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為統攬,以工業化思維抓農業,擬在8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內培育一批垂直農業、智慧農業、工廠農業,打造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現代農業。加強農業生產現代化、花卉產業精品化發展的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以鮮花為媒,打造浪漫鮮花城市的靚麗名片;以花產為襯,示范引領全區花卉產業發展新勢頭;積極探索公園城市“郫都表達”,突出生態型、高質量、人本化、有韌性的公園城市特質,力爭在2024年向世界展示綠滿鵑城、花香郫都,勃勃生機的公園城市新景象。
溫江、邛崍分別從應用場景營造和打造生態支點著力
針對川派盆景、植物編藝等富有地方特色元素如何展現的問題,溫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趙霜透露,都將通過應用場景營造等方式來實現。
具體來看,溫江分會場將集中展示全國五大流派盆景、紫薇編藝、花木衍生產品等富有地方特色的花木、盆景文化。
在展示形式上,將用元宇宙、AR、VR等新技術展現演繹盆景和編藝的歷史、文化、人物,用舞臺劇、詩詞、小品、書籍等文創化方法來詮釋盆景和編藝,展現園藝融入生活、園藝文旅與城鄉融合發展的勃勃生機,打造生態美、產業旺的“盆景之都”。
邛崍是生物多樣性集中的區域。邛崍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謝軍表示,邛崍將秉持2024成都世園會“公園城市 美麗人居”的辦會主題,將邛崍分會場主題立意為生物多樣性,構建游憩、研學、觀光等功能業態為一體的多功能博覽園,著力營建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公園城市美麗宜居宜游的綠色生態特色分會場,努力將邛崍分會場打造為成都主會場的生態支點。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第十三屆園冶杯一等獎作品丨從電子垃圾到生態修復
以景觀設計促進廣東貴嶼鎮電子污染治理與生態可持續性發展【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新華網專題頁面上線
專題頁面包含園博要聞、園博觀點、園博海報、園博美景等版塊,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視角、立體化展現省第六屆園博會盛況,全面提高省園博會影響力【詳細】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51處公園375公里綠道
哪里有優美的環境,哪里就能給跑者動力。數據顯示:5年來,副中心不斷增加大尺度綠色空間,已先后建成東郊森林公園、臺湖公園等萬畝以上森林8處,千畝以上森林組團32處,建成并開放各類公園51處【詳細】
“十四五”時期將試點建設3至5條中國文物主題游徑
文物主題游徑是以不可移動文物為主干,以特定主題為主線,有機關聯、串珠成鏈,集中展示專題歷史文化的文化遺產旅游線路。為更好保護與利用文物,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讓文物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增益旅游歷史文化底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