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建設取得兩大標志性成果
7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有關情況。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關志鷗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國家公園建設是“國之大者”,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制度創新,也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在具體工作中,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已取得兩大標志性成果。
一是出臺了《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方案》中布局了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0.3%,分布著5000多種陸生脊椎動物和2.9萬多種高等植物,保護了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通過國家公園建設,把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保護起來,將為子孫后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國家公園建設充分體現了社區共建共享,將惠及28個省400多個縣,形成56個民族共繪國家公園美麗畫卷、共享國家公園生態福祉的宏大格局。
二是第一批國家公園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三江源國家公園實現了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整體保護,林草覆蓋率達到74%以上,藏羚羊種群已恢復到7萬多只。大熊貓國家公園創新體制、整合資源,成立大熊貓國家保護研究中心,保護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打通了13個大熊貓局域種群生態廊道。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建立保護、監測、科研一體化機制,虎豹種群持續增加,東北虎數量超過50只,東北豹數量超過60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加強雨林生境保護修復,設立長臂猿保護研究中心,長臂猿種群數量已恢復到6群37只。武夷山國家公園統籌保護和發展,實現了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近年新發現了雨神角蟾、福建天麻等17個新物種。
國家林草局下一步將重點推進三項工作:一是推動出臺國家公園法,二是高質量建設第一批國家公園,三是積極推進設立新的國家公園。今年8月,將在青海西寧舉辦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全面展示國家公園建設的豐碩成果。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第二屆鄉村振興聯合畢業設計一等獎作品丨再續河夢
針對天津市靜海區陳官屯鎮獨特的鄉村文化與運河文化,提出“再續河夢”總體設計概念,包含景觀開發、航運體驗、運河技術和周邊產物四個部分【詳細】
北京市屬公園50項“景典游”迎暑游高峰
暑期游高峰到來,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向游客推薦10處文創體驗空間、10項深度體驗活動、10處文化主題展覽,以及夏日打卡10處、水岸觀荷10處。50個游園項目中既有夏游景致又有園林經典,堪稱名園“景典游”【詳細】
探訪深圳首個零碳公園 真能實現零碳嗎?
作為深圳首個以低碳科普為主題的體驗型公園,零碳公園去年開始運營,集生態游覽、康體健身、碳匯科普、互動體驗于一體,憑借特色化的低碳設計、優美的自然環境,一經開放就火速成為網紅打卡勝地【詳細】
江蘇蘇州公布首批15條山地森林步道
近日,江蘇省蘇州市林業局聯合虎丘區政府,在通安鎮樹山村舉辦“森”呼吸·“林”距離——蘇州市2023年山地森林步道推介活動暨蘇州森林步道康養行首場活動,向社會公布首批包括張家港市望江路、望湖路、采香徑在內的15條山地森林步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