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旅游如何為夜游市場擴容?
隨著本地居民對戶外消夏納涼的訴求和游客異地避暑的夜間休閑需求不斷提高,夜間旅游已經成為消夏休閑和避暑旅游的重要方式。
氣象氣候條件是影響旅游者決策的重要因素,相較于白天的高溫,涼爽宜人的夜晚更宜出游,夏季成為夜間旅游的高峰,避暑旅游需求為夜游市場擴容。湖北利川、安徽黃山、貴州六盤水、黑龍江哈爾濱等地都是夏季的避暑勝地,隨著避暑需求與夜游訴求的融合,越來越多消夏夜游產品開始在避暑旅游目的地呈現,如利川龍船水鄉夜游、黃山“黎陽in巷”夜游、六盤水水城古鎮夜游、哈爾濱城市夜游等。
消夏休閑需求加速夜間消費活力釋放,夜間旅游又創新了更多元的場景和產品。以長春消夏藝術節為例,在長達100天的節事舉辦期間,聚焦消夏避暑旅游資源和城市文化底蘊,以“樂享清爽夏日,品味都市生活”為主題,創新推出一系列活動,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文旅產品和服務。
在很多地方,商圈、街區與文化場館成為消夏夜游消費的主要場景,城郊和鄉村夜間休閑也進入了消費者的選擇范圍。避暑山系生活進入城市,夜間消夏休閑“野”味十足,眾多露營地進駐商業綜合體、休閑街區,夜間的社交場所和專業場景實現任意切換。景德鎮以“夜珠山”為品牌,構建起包括夜珠山消夏節、陶陽里博物館夜游、陶溪川“陶然集”文創集市、九集夜市、三寶瓷谷特色夜宿等豐富的消夏夜游產品體系。
筆者認為,避暑旅游在擴大市場規模的同時,推進“避暑引流”(氣候資源引來流量)與“夜游引留”(夜間旅游留住游客),釋放“避暑旅居客”的夜間消費潛力也非常重要。大多數避暑消夏目的地通常為優質山水資源型地區,是典型的旅游目的地。避暑旅居客受當地氣候資源、山水林田資源吸引,向往避暑勝地的田園生活;但同時他們長期享受著城市的便利設施和豐富的文化休閑,這種習慣一時較難改變。解決這一矛盾是實現夜間旅游和夜間休閑供需匹配的關鍵。
以休閑放松為代表的淺層次需求是大眾最主要的夜間旅游消費訴求,但如今人們對文化藝術、情感訴求、自我實現等深層次需求已經凸顯。消夏避暑旅居客有城市夜游、夜間休閑的習慣,但避暑旅游目的地夜游通常是以知名景區景點和演藝的夜間產品為主,缺乏夜間休閑場景、體驗活動、消費產品和服務設施的支撐,較多區域尚不能充分滿足游客的夜間休閑訴求。避暑消夏目的地未來還需要多元的夜間文化空間和休閑場景,需要豐富且可體驗的夜游產品和活動,需要完備且便利的夜間公共設施與服務。
(作者系中國旅游研究院夜間旅游課題研究和項目組負責人)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黃河大運河連通廊道11月底前全線貫通
德州搶抓黃河、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和山東省“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機遇,實施“兩河牽手”工程,暢通水脈、傳承文脈、帶動人脈。“一廊”指兩河連通廊道,車行風景道、綠化隔離帶、騎行道、慢行步道【詳細】
北京環球度假區新玩法:不進樂園只逛街
暑期氣溫居高不下,北京環球度假區卻熱度不減。令人意外的是,周末前來的消費者中有一部分并不進入主題公園,只在北京環球城市大道看電影、吃飯、欣賞露天表演,或者只是來遛娃。因配套而生,因融入生活而火【詳細】
火紅的七月,紅色旅游熱持續攀升
紅色旅游需要不斷創新來提升游客的體驗感,推動紅色旅游與其他旅游元素融合,探索創新“紅色+”旅游新業態,孵化多元紅色旅游產品;打造沉浸式的紅色旅游體驗項目或空間,以趣味、新奇、互動的方式【詳細】
熱門景區搶票難如何破解?
暑期來臨,北京旅游市場火熱,各大博物館迎來客流高潮,部分熱門場館“一票難求”。觀眾高漲的參觀熱情,也讓“票販子”“黃牛”看到了“商機”。“黃牛”利用各種手段囤票或提供博物館門票代預約服務,獲取暴利的現象廣受詬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