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印發方案推動夜間文旅消費新發展
在海口灣外灘一餐廳,市民游客一邊欣賞世紀大橋夜景,一邊用餐。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海南省創建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示范區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我省將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對標國際、包容多元的原則,重點依托海口、三亞、儋州三個地級市,用兩年時間打造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示范區,以夜經濟點亮文旅發展新“夜”態,全面助力建設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
目前,我省已成功創建6個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其中三亞3個、海口2個、陵水1個,分別是三亞市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三亞千古情、三亞鹿回頭風景區、海口市觀瀾湖新城、海口騎樓—外灘文化街區、陵水黎族自治縣海南海洋歡樂世界。
《方案》顯示,我省將在海口、三亞、儋州三城選取六個區域作為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示范區創建的核心,包括海口沿海甸河兩岸、府城地區;三亞的大東海—鹿回頭—三亞灣、荔枝溝片區、海棠灣,以及儋州海花島等。其他市縣結合實際,打造本市縣的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核心區域。
《方案》提出,在加強規劃布局和頂層設計方面,我省將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一批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消費地標、商圈和生活圈,加強各類設施配套,結合屬地用電負荷情況,因地制宜亮化城市夜景。
在打造文化和旅游夜間經濟消費載體方面,將打造一批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一批夜間旅游休閑街區,升級改造一批夜間文旅消費商圈。
在加大培育推出夜間旅文體消費業態和產品方面,將積極培育和引入夜間游覽、夜間餐飲、夜間演藝、夜間體育、夜間購物、夜間閱讀、夜間非遺展示等各類夜間消費業態,不斷豐富夜間旅文體產品供給。
在打造文化和旅游夜經濟品牌活動方面,將支持舉辦音樂節、藝術節、美食節等夜間活動,形成品牌效應,激發市民游客夜間消費熱情。
在完善文化和旅游夜間經濟功能配套方面,將推進夜經濟消費集聚區周邊停車設施建設。具備時段性停車條件的周邊道路,因地制宜設置夜間動態路內停車位。同時健全金融基礎設施服務體系,提高國際支付便利度,實現夜間消費便利化支付與結算。
夜間經濟,一頭連著個體經營者的生計,一頭連著市民游客的消費體驗。如何兼顧煙火氣與文明秩序?《方案》提出,在監管上,我省建立包容審慎的監管服務機制和審批“綠色通道”,依法依規降低準入門檻,簡化審批手續,放寬夜間促銷活動審批。放寬夜間外擺位管制,允許有條件的酒吧街在夜間特定時段開展“外擺位”試點,支持管理規范的非主干道臨時占道經營攤區培育發展成為夜間經濟集聚區。適當放寬對街頭演藝、煙火表演、特色攤位、夜間經營時間以及公共沙灘等公共區域的管制要求。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周口店加快推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國土空間規劃(2020年—2035年)》近日已獲得批復。周口店鎮將重點發展科普研學和山水休閑產業,近期重點圍繞北鎮區組團開展項目實施,加快推動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詳細】
新技術讓紅色旅游更有趣
為引導各地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和價值,進一步增強紅色旅游景區的吸引力、創新表現方式,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聯合國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以技術在紅色旅游領域的應用為切入口【詳細】
15個鄉村入選聯合國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
北京時間11月15日,聯合國旅游組織公布2024年世界“最佳旅游鄉村”,我國湖南十八洞村、安徽小崗村、浙江溪頭村、云南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山東煙墩角村、四川桃坪村等7個鄉村入選,加上此前入選的8個鄉村【詳細】
在京南小村邂逅“田園牧歌”
在北京大興區魏善莊鎮李家場村認領“一分田”,不僅可以線上澆水施肥,還能直接到村里當農夫。在這個只有不到100戶人家的小村里,還有很多種方式可以邂逅“田園牧歌”生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