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發布
5月19日在內蒙古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拍攝的夕陽下的湖泊風光。初夏時節,內蒙古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草木萌發,景色宜人。 新華社記者 馬金瑞攝
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印發的《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21日對 外發布。這份行動方案提出,大力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到2027年,美麗河湖建成率達到40%左右;到2030年,美麗河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到2035年,美麗河湖基本建成。
美麗河湖是美麗中國在水生態環境領域的集中體現和重要載體。行動方案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重點,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流域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大力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提升河湖生態系統健康水平。
據悉,生態環境部組織制定了國家層面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清單,共確定2573個河湖水體,基本覆蓋我國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生態環境敏感脆弱、社會關注度高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水庫。
行動方案共明確19項措施:在鞏固深化水環境治理方面,提出提升入河排污口整治效能、加強工業園區水污染防治、強化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6項措施;在加強基本生態用水保障方面,明確了著力保障河湖生態流量、落實生態流量泄放措施、強化生態流量監測信息共享3項措施;在積極推進水生態保護修復方面,提出推進水生生物保護恢復、實施湖庫富營養化綜合治理等6項措施;在全面推進保護與建設方面,提出加大支持力度、開展全民行動等4項措施。
解讀
怎么建設各美其美的美麗河湖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副司長劉靜介紹,美麗河湖一般應具備以下條件:
水資源方面,具有穩定的補給水源,水體流動性較好,河湖生態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穩定實現“有河有水”;
水生態方面,河湖水域及其緩沖帶生態環境功能得到維持或恢復,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有代表性的土著物種得到重現,穩定實現“有魚有草”;
水環境方面,流域內各類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河湖水質實現根本好轉或水質穩定達到優良,公眾的景觀、休閑等親水需求得到較好滿足,人民群眾反映的生態環境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穩定實現“人水和諧”。
在目標設置上,行動方案聚焦近三年重點任務,從鞏固深化水環境治理、加強基本生態用水保障、積極推進水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細化制定了15項目標。同時,充分考慮地方工作基礎和承受能力,重點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
在水環境治理方面,行動方案進一步鞏固深化水環境治理,作出系統部署。
入河排污口整治是一個“牛鼻子”,可以通過溯源等,進一步有的放矢進行治理。行動方案將其作為一項重要措施,提出到2027年,建成排污口監測監管體系。
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比較分散、容易反復,是當前工作中面臨的挑戰之一。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綜合效能顯著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到60%以上,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美麗河湖建設離不開資金和技術。對此,行動方案提出,在科技支持方面,加強水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強化關鍵技術研究,發揮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劉靜表示,在資金保障方面,中央財政積極支持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引導和鼓勵地方財政及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同時,倡導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等模式,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住建部:落實各項支持政策構建城市更新可持續模式
近日,指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綱領性文件《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出臺,部署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并明確一系列支持政策【詳細】
千年西湖,如何從杭州走向世界?
如今正邁向國際化大都市的杭州,也不斷賦予西湖新的時代內涵。文化傳承有了新的表達,生態文明實踐出和諧共生的故事,數字技術正在讓景區更加便捷……這里既有江南韻味,又充滿現代氣息【詳細】
城市更新投資亟需配套政策支持
盡管城市更新投資前景廣闊,但當前項目落地仍面臨一些挑戰【詳細】
遼寧構建四季消費場景 冰雪景區“一專多能”
支持冰雪景區從冬季運營模式切換至春夏季運營模式,遼寧文旅部門積極發力。自4月起,遼寧文旅部門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開展業務培訓,指導冰雪景區深度挖掘四季資源稟賦、拓展多季節產品開發思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