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近3年的2008奧運景觀雕塑方案征集大賽6月1日晚落下帷幕,四川設計師徐松濤創作的《夸父追日》成為2008奧運景觀雕塑方案征集大賽的金獎得主之一。昨日,身在北京的徐松濤告訴記者,“5·12”地震前他是汶川城市景觀形象設計團的總負責人,汶川地震后,目前他正在北京和有關專家討論汶川震后城市景觀的重建工作,徐松濤更向記者披露了他對未來重建汶川提出的城市景觀規劃方案。
碉樓為特色建設西羌圣城
5月12日當天,徐松濤正在趕往汶川縣城的路上,而懷中揣著的正是他受汶川縣委書記委托所作的汶川城市發展規劃圖。“我們原本計劃5月12日那天,開始羌街的修建工作,但是突如其來的災難令這張規劃圖不得不被擱置起來”。徐松濤告訴記者,方案的擱置絕不等于夢想的停步,目前他正在和有關專家討論汶川震后城市景觀的重建工作。
在徐松濤的汶川重建方案中,他提出了“天府之源、西羌圣城”的文化概念。徐松濤表示,汶川是川西文化的源頭,也是四川的水源,它更是羌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地方,因此在城市景觀設計中提出了這樣的文化內涵。打造新汶川,徐松濤提出了“千碉之城”以及“反工業化的懷舊城市”兩大構想。徐松濤告訴記者,汶川是羌族聚居地,羌族的代表性建筑就是碉樓,因此在城市的景觀設計中會大力渲染這樣的特色建筑,讓汶川成為“千碉之城”。而“反工業化的懷舊城市”的構想,則是基于汶川的地理位置和城市職能,“汶川不是一個工業化的城市,他依賴的是旅游業,因此它的城市景觀設計就要避免工業化、突出其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打造成一個離大城市成都最近的少數民族城市”。
抗震 借鑒羌族碉樓建筑力學
“5·12”地震后,新汶川城市建設的抗震性成為外界最為關注的焦點。徐松濤向記者透露,未來將有專門的專家顧問團專項研究汶川的地質災害預防,而在設計城市景觀方案的過程中,徐松濤從臨近的桃坪羌寨獲得了很大的啟發。
“桃坪羌寨在這次地震災害中損失比汶川小得多,我發現這和他們獨特的碉樓設計有關,于是,我拜桃坪羌寨民俗專家王家駿為師,潛心研究羌族碉樓的力學原理,以及建筑和環境的有機結合。”徐松濤表示,雖然地震前他為汶川設計的城市景觀已經進入實際運作階段,但是地震后,為了適應新的情況,他已經在對整個設計方案進行調整。“我目前正和有關方面溝通,希望能為新汶川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愿意義務為汶川進行城市景觀設計。”徐松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