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 ![]() |
|
現代大都市的休閑搭配
日期:2008-06-06 來源:互聯網 作者: 我要評論()
一、體育休閑公園的由來 城市化→亞健康→體育休閑公園 城市化是20世紀人類社會最引人注目的問題之一,現在全球人口的半數約30億人生活在城市地區。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仍在加速進行之中。有統計資料表明,目前我國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近30%。由于工作壓力大,加之日常缺乏鍛煉,城市人的身體正日益變得脆弱,很多人開始感覺到城市生活的不適。同時,在當代城市生活中,人們流行病之一的乏力癥,即體力減退就是由于運動量不足而造成的。它的醫療方法就是在露天的綠樹叢中進行體育鍛煉和運動。另據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對疾病危險因素的調查表明:體力活動不足或靜態生活方式是全世界引起死亡和殘疾的前10項原因之一,而有規律的室外活動又是增進和維持健康最簡單易行的方法之一。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西方發達國家中普遍存在的體力活動不足和靜態生活方式正日益成為威脅我國城市居民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有資料顯示:有比例高達70%的居民處于亞健康狀態。所謂\"亞健康\",是健康與患病間的過渡階段。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生活正在背離人們所追求的健康目標。城市化程度越高,可供人們戶外日常活動的場地就越來越少。如何在城市化過程中為居民提供更多的城市綠色空間,是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創造城市綠色生活,還居民以健康,關鍵在于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倡導市民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通過使公眾享受綠色生活,推動城市生活質量的持續改善。 眾所周知,健康的生活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與積極的體育鍛煉。優美的自然環境則令人心曠神怡,舒展身心,積極的體育鍛煉有助于人們緩解工作壓力,強健體魄。因此,體育休閑公園的出現正適合于現代大都市的需求。它是以運動為主的公園,主要供人們進行體育鍛煉,參加體育游戲,從而起到醫治和預防疾病的作用。它超越了一般公園的功能,有機結合了綠地與運動,同時也為市民提供更多的、充滿情趣地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是市民身心健康的"充電器"。 體育休閑公園是國際上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其實發達國家在三四十年代已開始在嘗試,在歐洲各國十分普遍。自古以來,體育活動以及運動訓練與綠化就有著密切的關系。古希臘人認為,只有在自然環境中進行體育鍛煉,對人的智慧和身體發育才能產生有益的作用和影響。早期,人們對一些具有最簡陋體育設施的場地進行綠化或將場地建在大片綠地附近,或直接建在草地上。后來逐漸發展到從建筑稠密的城市中心劃出一小塊土地設置供體育表演的設施。它可供各階層居民在綠茵叢中進行戶外游憩。大家都知道,在一般情況下,公園游人最集中的時間是在夏季黃昏之后和節假日期間。這時,大片開闊的林中空地和草地上布滿地被草本,大片草地往往成為此類公園平面規劃的中心。同時也具備供進行體育活動及開展民間游樂活動的綜合設施和安靜的休息區。 "2000年人人享有保健"是新世紀的健康新理念,傳統的醫學模式已隨著醫學事業的不斷進步,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以前人們是病了以后才去看醫生,進而到主動學習衛生保健常識,關心自然與氣候對人類的影響,直至現在的主動保護的健康理念,這其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體育休閑公園之所以在全球得以普及,是由于它能借助于自然因素,供人們進行體育鍛煉,應用自然的方式來治療疾病,增強體質。并且這種保健方式簡單易行,便于推廣應用。人們在這里利用空氣、陽光和花草樹木進行治療。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懷抱,遠離喧鬧塵囂。人們希冀置身于這悠閑的時空,尋訪到鳥語花香的樂園,聽讀自然的信號,進入真正的悠閑世界。 二、城市建設與體育公園 城市建設→綠地景觀→體育休閑公園 由于城市的工業發展,為城市景觀帶來了不利影響,促進了人們對綠色景觀在生態功能的認識,設計城市綠地系統來改善城市環境,已成為景觀設計的主要任務之一。城市綠地的生態功能成為城市綠地景觀設計的主要目標,并把綠地作為城市的"肺"來設計。其目的是為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城市的綠地覆蓋率或人均綠地占有面積被作為衡量城市景觀優劣的主要指標。從城市建設的角度而言,由于城市空間有限,建筑密度較高,目前我國城市普遍存在綠地覆蓋率太低,人均綠地面積不足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的是,居民戶外體育活動場所也是相當緊缺的。在相對有限的城市用地中,如何挖掘潛力,使綠地觀賞性和實用性結合,整體優化景觀系統功能,營造生態與景觀綜合效益最佳的綠色空間,是我們應該認真面對的一項任務。 建設體育休閑公園將綠地與運動場所有機地融為一體,在創造出自然景觀的同時,也建成了體育健身場地。既創造出優美而內涵充實的環境,又使人們在這優雅的環境之中運動,且節約了城市用地,真可謂是一舉多得。體育休閑公園可以充分發揮綠地在改善城市生活質量中的作用,對綠化建設進行再認識,向融合多種活動的生態綠地建設方向發展,強調活動多樣、內容豐富,以維護居民身心健康和再生自然的高度發展,使人、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更趨協調和諧。 以上海市為例,就公園面積而言,上海現有公園總面積較小,據1993年統計,全市有公園92處,面積604.93公頃,人均0.75平米,規劃中人均公園面積要提高到5.8平米。就人均體育活動場地面積而言,在80年代初期,上海市人均體育活動場地面積僅為0.13平方米。隨著體育事業的發展,尤其是利用八運會舉行的機遇,上海新建改建了38個體育場館,使人均體育活動場地面積增至0.9平方米,但這仍不能滿足居民的要求。即使與人口密度較大的日本、香港地區相比,差距也是很大的,更不用說與歐美等國比較。 上海是環境高度人工化的城市,高樓林立,道路增加,已建3000多幢,待建2000多幢,加上交通繁雜,人多地少,就必須高效率地利用土地。體育休閑公園集體育鍛煉、休閑娛樂與生態環境改善等功能為一體,能有效提高城市空間的利用率,并推動居民生活質量的改善。 近年來,上海綠化建設呈現超常規發展態勢,到去年末,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已達5.5平方米。從已建成的綠地來看,其功能基本上是生態景觀型。我們認為在現代的城市設計理念中"人"始終是應該放在核心的。環境設計必須充分尊重人,并最大限度地滿足其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上海曾提出要讓中心城區的居民步行500米以內即可看見公共綠地。我們是否也能按此模式提出"在500米以內即可找到一處戶外運動休閑的場所"呢。 21世紀的城市環境建設,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向人的需求。隨著市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注重生活質量、強身健體將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內容。因此,作為一個景觀設計工作者,對居民的生活方式應起一個好的引導作用。在綠地建設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市民關注生命,享受生活的需求。 三、現代大都市體育休閑公園的營造和利用 優美環境→運動休閑→體育休閑公園 體育休閑公園的出現,是城市居民在一定物質生活條件滿足之后,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質量的必然趨勢。體育公園在設計過程中需充分把握其屬性,創造出適應時代特點的園林。 體育公園的類型很多,有從事某一項(如網球、游泳)運動的;有供某一年齡組(如少年兒童、青年)使用的體育公園;或按功能作用不同而分的(如訓練、體育表演、體育醫療等);也有多功能的綜合體育公園,既可進行各種不同的體育鍛煉,又可供游人進行積極休息。總之,體育公園設計的基點是需要綠化",其關鍵是"運動"。 目前,體育休閑公園已在很多國家得到了推廣。這類公園的布局形式很多,其布局基礎就是創造出美麗的風景,并將體育活動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例如英國的可片-希爾公園,它是英國的第一座體育公園。園內考慮了游泳池、網球場、有小船、湖泊、碼頭和其他設施。在英國,草地和鋪設了地被植物的林中空地多用作體育運動場,從而使這些場地真正具有公園特色。 在瑞士蘇黎世州建造了獨特的體育公園中心系統。設計師在喬灌木之間開闊的林中空地上建造了體操場、體操館。在草坪和硬質地面上建造了游戲場、游泳設施和文化教育設施,包括展覽館、音樂廳和游藝館等。在面積有限的用地上集中建造了很多設施和裝置,為游人安靜休息和從事多種形式的訓練和娛樂創造了宜人的環境。在各分區和各場地間,合理配置的綠化與巧妙利用自然地形相結合,不但使各區,而且使公園與周圍用地間形成良好的隔離。 瑞典的格夫列市的體育公園中,設計師在林中流出大片空地供游人休息及自由玩耍。公園東部夏季使用率很高,這里有游泳池和水上娛樂項目。西部主要供人們冬季從事體育鍛煉,在30米的小山崗上建造了具有不同坡度和地形的山坡,這對于乘雪橇或滑雪板的青少年很適合。 這些都是國外體育休閑公園中較為成功的范例。目前國內不少城市,如北京、西安、深圳等也在興建體育公園。 上海市閔行區環城體育公園是上海市正在興建的第一個體育休閑公園,方案是經過5家國內外景觀設計單位的國際競標后由上海市園林設計院的方案作為實施方案的。面積達900畝,位于上海外環線環城綠帶上,是集豐富的自然景觀、體育活動和生態健身為一體的主題公園。公園的設計突出體育公園的特色,將運動休閑融于獨特的環境景觀之中。公園的設計明確劃分了三大功能分區,即體育活動區、自然休閑區和生態健身區。自然休閑區是公園的主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開闊的草坪、寬廣的湖面、河流,四周密林環抱,景色宜人,是人們度假休閑的理想去處。而在綠地上面則開設了生態健身區和體育場館等體育活動場所,其中,生態健身區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健身的生態環境。在各種專用場地上,在可以自由出入的草地上為游人創造安靜的休息條件,精心修筑散步林蔭道和小路網,路旁注明各獨立景點間的線路距離。該體育活動區建成后將成為閔行區的一個集散方便、個性突出、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環境優美的體育活動區。在自然景觀的營造方面,利用了基地原有的低洼地和河流灌溉系統,營造了一個面積近100畝的人工湖;將挖出的湖泥堆積在閔行原先的"垃圾山"上,然后種上樹木,形成全園中高10余米的制高點。通過棕櫚植物園、濕地植物園與色葉植物園的有機組合,形成了富有勃勃生機的植物景觀,其設計表達了設計與自然相融的理念。公園空間環境的創造,將現代都市人的關注生命、享受生活的需求始終置于首位,力求體現生態化和人性化。它在功能上與體育設施相呼應,將健身活動融于自然景色中,從而達到了生態健身的效果。 四、結語 崇尚自然→提升生活質量→體育休閑公園 以鋼筋水泥為支撐的現代都市建筑,使人們越來越遠離自然,對于奔忙在繁華都市的現代人,回歸自然的風尚無疑能幫助他們減輕壓力、舒緩身心、迎合他們親近自然的需求。因而在今天,崇尚自然、返璞歸真的的大趨勢下,回歸自然是都市人的志趣所在。只有倡"回歸自然"、進行積極的體育運動,才能使人們在當今高科技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獲取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目前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各類公共綠地建設給我們的城市生活帶來了生機,大家也許都有這樣的感受:望著大片綠油油的草地,或許還有幾只小鳥在其中跳躍,誰都難免涌起在草地上放松一下的沖動。但遺憾的是這些草地大都禁止游人入內,因此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早就習慣了克制住自己的沖動。 許多城市綠地更多地注重其景觀功能而忽視人的真正需求。我們認為對于城市的綠化建設而言,應該把觀賞性與實用性結合起來,并更側重于實用性。當前的景觀設計應當是設計師對整體景觀,包括自然的和人性的各元素進行整體安排和協調的過程,這意味著人們不再把單一景觀元素作為設計對象,而是同時把構成景觀環境整體的所有元素都作為設計的依據與目標,為居民需要而設計,為美而設計,也為更合理的城市環境而設計,最終使景觀系統的功能得到整體優化。 以運動為主題的體育休閑公園正是順應了都市人的實際需求,將綠色景觀與運動、趣味有效地結合起來,在綠色中創造了個性突出、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環境優美的體育活動區,引導居民投入積極的健身活動。同時"綠肺"功能對于保護人們的身體健康功勛卓著。它符合了人們崇尚自然,關注生命的訴求,對于提高城市生活品位功不可沒。加強綠化、改善生態和積極運動、增強體質是城市居民的心聲。從這一角度上說,建設體育休閑公園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因此,它的出現是城市居民在一定物質生活條件滿足之后,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質量的必然趨勢。符合人類返璞歸真、回歸自然、享受生活的美好愿望。最后,我們應該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體育休閑公園在我國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