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主體設計——湖
利用武漢的湖泊語言和參考西湖、拙政園等類似環境的造園理水手法,在現有低洼地和漁塘深挖成湖,把湖面還給自然、現代的,我們不再填湖,我們擴湖,還地域本來面目。
湖面水體的豐富帶來與之相適應的濱水功能活動空間,使“月湖”沿岸成為一個具有豐富想象力、同時擁有自然生態和城市活力的湖。
沿著湖岸我們組織一個個景觀節點,從古琴臺殘月的搖曳樹影到琴臺藝術中心的宏偉尺度,古今文化在此交流、共生、升華。

(二)主體設計----月
月湖的形狀似偃月,與龜山、梅子山相依傍,月湖風景區充分展現中國“月文化”精神,充分體現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境界,因月在中國人民心中是永恒圣潔又神秘的天體,是中國人美的意向。
月湖---夜湖的意向加強了區域的審美深度。
琴臺劇院和音樂廳中間的鏡面水境是滿月的意向。南岸主會場前水域是半月的意向。兩岸聯接堤是三潭映月的意向。“琴臺殘月”是武漢人心里關于琴臺永遠的意向。

(三)主體設計-----岸
從城市到綠地,從綠地到湖面,必達的空間就是岸,水前空間服從且服務于人的行為模式也引導人的行為模式。
傍水,戲水,聽水,側觀,近觀,遠觀,上觀,對水的接近做到極致。
堤是岸,親水平臺是岸,橋是岸,湖是我們的主旋律,岸是一個個高低音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