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遺產要聞 ![]() |
|
昔日盛京八景 四平街燈市填補沈陽“非遺”空白
日期:2008-06-26 來源:搜狐網 作者:沈陽日報記者 李彤 我要評論()
6月25日,被列為沈陽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示項目的四平街燈市,經專家論證,已確定為填補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空間空白的項目。 沈陽古城發展歷程的“晴雨表” 四平街(今中街)位于沈河區東北隅,是一條東西走向的長街,該街西起鼓樓(中街與正陽街交叉口),東至鐘樓(中街與朝陽街交叉口)。歷史上四平街被眾多衙門王府、官署公館所包圍,濃縮了多個朝代的印記,是沈陽古城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歷程的“晴雨表”,1985年被市政府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平街燈市,又稱盛京元宵燈會,是綜合性民間節日,它以沈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為表現形式。黎民百姓通過燈會期間的一系列民俗活動,自娛自樂,旨在祈福禳炎、祛病驅邪,以求團團圓圓,四季平安。據《沈陽縣志》載,清末民初,四平燈市被列為“盛京八景”之一。 民間盛會濃縮老沈陽民俗精華 歷史上的四平街燈市會期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三至十七。十三日謂之“上燈”;十四日至十六日謂之“燈節”;十七日謂之“殘節”。四平街燈市是集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舞龍燈、耍獅子、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放焰火、演雜技、奏樂器、唱小調等多種文體項目為一體的大型民俗盛會。 每當“四平街燈市”開市時,商家都在屋檐下懸掛燈繩,繩上下垂彩紙,上面寫著“風調雨順”等吉祥文字。也有的商家門前宮燈成排,彩燈成串。元宵燈會還有猜謎射虎的習俗。商家為增加賞燈雅趣,聘請文人高士制謎于燈上,供賞燈游人猜射,并備有筆墨、甘果、巾扇香囊等小禮品,為猜中者發獎。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四平燈會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百花齊放,燈式也已由簡單的宮燈、堆燈、走馬燈變為今天的千變萬化的電動機械燈、落地燈、霓虹燈等。 具有重要的民俗研究價值 四平街燈市是典型的民間民俗盛會,它不同于廟會和其它節慶活動,百姓匯聚,全民同樂,和諧共處。 四平街燈市保留了遼沈地區特別是以沈陽為中心及周邊地區的傳統民間文化,是研究遼沈地區各民族生活情況的重要根據,在民俗學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平街燈市承載著大量的民俗事象、眾多的藝術門類、傳統的體育競技項目、民間手工藝的原生形態,也傳承著多民族的藝術表演形式,融合了社會學、美學、民俗學,以及飲食文化、宗教文化等,對促進社會和諧起到重要作用。 隨著城市功能發展,四平街燈市已不具規模。據了解,沈陽市政府正逐步實施系列保護計劃,傳承并保護這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專家點評]劉振超,著名民俗學家,遼寧省民俗學會副會長。 四平街燈市填補了沈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空間”空白。空間,根據我國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規章,指涉及重大活動的場所,歷史上指廟會、園林、公園等;現在則指廣場等一類供群眾進行大型活動的場所。截至目前,沈陽市還從未申報過以此類活動為內容的“非遺”項目文本,因此,四平街燈市填補了沈陽市這項空白。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沈陽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