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規劃設計頻道 → 規劃設計動態 ![]() |
|
構建城市群:重在拉近“虛擬距離”
日期:2008-08-06 來源:新京報 作者: 我要評論()
8月1日,高速城際鐵路開通運營,自此北京-天津間的車程被拉近到半小時,發車間隔僅有3分鐘。 這條城際鐵路的建成,縮短了兩個千萬人口大城市的時空距離,方便了京津溝通交流,將在沿線形成“京津門戶區”,并有望以這兩個中心城市為核心,逐步構建一個龐大的環渤海城市群,實現優勢互補、經濟互聯、京津聯動、協調發展,并在此基礎上輻射整個環渤海經濟圈,整體帶動周邊城市的發展,打造中國北方的經濟中心區域。 縱觀各國都市圈形成和發展的進程不難看出,任何一個城市群、城市圈的形成和發展,無不先從交通的拉近開始。日本的東京-橫濱、大阪-神戶如此,美國的紐約-新澤西城市圈如此,世界規模最大城市群之一的大巴黎,包括巴黎及其周邊7個省、幾十個城市,其和巴黎之所以能渾然一體,蛛網般的軌道交通貫聯其間,是重要保證。 然而也應看到,構建城市群,需要拉近的不僅僅是時空距離,還有看不見摸不著,卻至關重要的“虛擬距離”。 國外許多城市群不僅實現了軌道交通的對接,更在體制、框架上打破了城市與城市、地區與地區間的樊籬。加拿大大溫哥華地區的公交體系不僅覆蓋所有溫哥華的衛星城,甚至延伸到不屬于大溫哥華建制的鄰近城市,不但車票通用,還無需換乘;美國的紐約長島和新澤西地區,在建制上已經屬于兩個州,但在這個龐大的城市群里,不論交通、職業信息、司法體制、公共服務等方面,都實現了接軌,讓住在新澤西,卻要每天到長島工作的當地人,根本感覺不出自己實際上每天在“跨省旅行”。 應該承認,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城市群、都市圈還有相當差距。比如,一些號稱都市群的地方,各城市公交關門經營,輻射到城界為止。如此,則即使有城際鐵路這條快速紐帶,中心城市間也只是一線之連,近則近矣,卻達不到國外城市群“網與網對接”的密切和互通。 比這更難解決的則是體制的接軌。在加拿大的大溫哥華地區,各城市間電話為區內電話,醫療衛生等資源共享,手機無漫游,教育、金融等服務也銜接得很緊密。相比之下,我們的社會保障則和居住地、戶籍緊密相連,所以,時空的距離好拉近,這種看不見摸不著、卻和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距離,要拉近很不易。 還有更復雜、更深刻的“城市距離”:即以北京和天津為例,兩城雖然距離并不遠,但歷史發展軌跡差異很大,兩市市民的生活習慣、社區構成、社會心態都有相當大的差距。改革開放以來,兩座城市的發展都經歷過風風雨雨,走上了差異明顯的發展道路,并影響到居民彼此間的觀感和印象。對這樣兩個沿著不同道路發展起來,民風、習俗不同的千萬人口大都市,其間隔距離,一條137公里的鐵路線難以涵蓋?梢,后面的路還很長。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問題已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如京津公交一卡通用就已提上討論日程。在城際鐵路開通之際,面對環渤海城市群、經濟圈的美好藍圖,人們在喜悅之余不應忘記:構建城市群,除了要拉近時空距離,更要拉近“虛擬距離”。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