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杭州:小區公共綠地變成私家菜園
日期:2008-10-17 來源:住在杭州網 作者: 我要評論()
新聞獨白 杭州拱墅區祥符鎮都市水鄉的水清苑,早上我在這附近散步,突然有個新發現,小區邊上有條河,河兩岸狹長的綠化帶中綠油油的,不過,此“綠”非彼“綠”,種的竟是各色蔬菜。清晨,好些影子在綠化帶中忙著打理,恍惚中還以為誤入農田。 這小區住著不少農轉居的回遷戶。 綠化帶,蔬菜地;居民,農民;小區,農家。想必,他們還沒把“生活時差”倒過來。 城市化在推進,這種著蔬菜的綠化帶還沒來得及跟上步子。 “菜地” 百米綠化帶上墾出十多個菜園子 連小區行道樹的空地也栽滿青菜 祥符鎮都市水鄉水清苑和水蓮苑小區位于城郊接合部,房子新建不久。兩個小區之間架起一座橋,橋下的河水倒映著天空和樹影。 河兩岸各分布一條狹長的綠化帶,綠化帶緊挨著鐵柵欄做的圍墻。只見不少住戶已在東西近百米的綠化帶上開墾出十多個菜園,每個菜園長不過六七米,寬不過兩米,分別種有蘿卜、青菜、白菜等蔬菜。 “在綠化帶上種菜的主要都是一些老人,他們閑不住,過慣了以前的生活,突然搬到新小區,可能真有點不太習慣,看到有片空地,就覺得非要種些蔬菜才安心。”在小區14幢1單元樓下散步的孔阿姨說。 “你看,河兩岸還擺了很多盆盆罐罐和泡沫盒子,里面填上泥土,種了不少蔥啊什么的。”孔阿姨指了指河岸上的“袖珍菜園”。這些“袖珍菜園”零星分布在河兩岸,幾乎每隔十幾米就擺放一個,靠近橋邊,接連擺放了三只泡沫盒子。 在小區西門口,道路兩側留出幾十片長寬各1米的空地,這些空地本來準備用來栽種行道樹的,由于行道樹還沒栽上,空出來的這幾十片小空地上也被一些住戶疏松了泥土,整齊地栽上幾排青菜。 種菜人 種慣了,看到地就熬不牢 蔬菜也是綠的,這不是“綠化”嗎? 水清苑小區住戶孔師傅的菜園就在這片綠化帶里。 臨近中午前,孔師傅穿一身藍色的工作服,帶上剪刀和菜籃下樓,經過一座橋,顫巍巍地走到河對岸。 孔師傅說,早在五六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農田,西北角地勢較高的地方則是一片菜園。農田里主要種植一些大麥、小麥、水稻、油菜、桑樹等農作物。 “現在我和老伴退休在家,看別人在這里種菜,我們也跟著種了片青菜。”孔師傅說,他們去年住進小區,附近的菜市場還沒建好,要買菜得大老遠趕到三墩和祥符橋的菜市場。在孔師傅看來,還是自己種片菜園比較方便。 滿頭白發的孔大伯騎一輛三輪車,裝了一袋子青豆,車內帶只板凳,停在小區門口賣青豆。“1元錢1斤,剛從地里摘回來的。”孔大伯說,這里以前是陸家圩村,村子里幾十年來都以種植農作物為生,新建起來的這些樓房腳下原來全部都是農田,種了大片水稻。忙農活之余,他還在家里養了1000多只雞鴨。 住進小區高樓,孔大伯閑不住,就在小區西北角橋邊的一片空地上開墾了一小片菜園,種了一些青豆等蔬菜,騎著三輪車在附近小區兜售。 小區西北角橋邊有很大一片空地,整片空地地勢較高,高低起伏,空地上種了蘿卜、白菜、青菜、黃瓜、玉米等蔬菜和農作物。孔杏紅正在長不過10米,寬不到2米的空地上挖地松土,準備種些青菜。菜地附近停著輛自行車。 “這片空地以前就是我們村民的菜園子,荒廢了可惜,其他也沒空地了,就在這里種點蔬菜。我們種了一輩子地,別的也做不來,看到空地就熬不牢了。”孔杏紅說,很多城里人早上起來活動活動筋骨,喜歡打打太極拳跳跳舞,而我們村里人只要到地里出點汗就舒服了;很多城里人在陽臺上種花種草,在我們看來,料理料理地里的菜也差不多,而且花花草草只能看,地里的菜還可以用來吃的。 他們對“綠化”這個概念的理解是,蔬菜不也是綠的? 居民聲音 理解派 就在盆子里種種菜也行 洪女士:種菜種慣了,突然空下來是有點難受的。尤其是年紀大的人,一輩子的習慣要改,也真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如果不破壞小區綠化,就在盆子里種種菜放在家門口也行的,也和我們種種花差不多。 反對派 公共用地不能變成私家菜園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區住戶:綠化帶是公共用地,既可以凈化空氣,又起到美觀小區的作用。在綠化帶里種菜顯然破壞了草坪綠化,而且每天都看見他們在地里走進走出,今天摘點菜明天摘點菜,看上去很別扭,影響小區美觀。 城郊小區綠化帶上能不能種菜?在城郊接合部還有哪些小區存在這種情況?讀者朋友,如果你的身邊有成功解決類似矛盾的經驗,請一定記得告訴我們。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