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規劃設計頻道 → 規劃設計動態 ![]() |
|
古橋微縮版 38座“古橋”裝進一個園林里
日期:2008-11-14 來源:新華報業網 作者: 我要評論()
將古鎮現存38座古橋嚴格按現有河流水系“搬”進一個占地15畝的園林內,記者昨天在水鄉甪直淞南生態農莊內見到,一個濃縮的古鎮“橋梁博物館”已初具雛形,而設計規劃這一特色博物館的則是甪直淞南村的村民們。“三步二橋臨水波”,水鄉甪直素有“橋梁博物館”之稱。淞南村招商辦主任、當地土生土長的陳林榮告訴記者,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古鎮區內,甪直的古橋最多有“72座半”,后來因為種種原因,現在僅存的不到40座,這些古橋的精致雕刻沒有一座是重復的。雖然以“水巷小橋多”聞名,但游客真正能把這38座古橋看個遍并非易事。早在8月份,由村里投資200萬建水鄉橋“博物館”就有了雛形。村主任歸海生告訴記者,淞南村現在是全國新農村旅游示范點,橋是水鄉的特色,在這里還原一個微縮版的水鄉既增添了文化內涵,又保護了古橋的文化。 記者見到,38座按照原樣復制的“古橋”錯落有致地散落在園林里,按照水鄉特有的水系河脈復原。負責這一工程建設的陳林榮告訴記者,現在甪直鎮上年代最久遠的古橋是位于古鎮中心的和豐橋,連接著中市上塘街與西市上塘街。這座石拱橋以武康石為橋墩,以青石為拱圈,青石板的兩端均錯縫并接,完整地體現了宋代橋拱砌筑方法。而這些都在工匠的精心設計下被縮小后“原封不動”地搬進了“博物館”內。革新橋、廣寧橋……“三步二橋臨水波”的意境里,精美而玲瓏的古橋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記者獲悉,38座復古橋梁已全部修建完工,對駁岸、荷花池等環境整治后,將于年底前正式對外開放。 由一個村投資200萬建一個不能產生直接效益的橋梁“博物館”,在一般人眼里或許不可思議,然而淞南村主任歸海生告訴記者,現在農民們生活富裕了,對文化的需求直線上升,在投資千萬建設的生態農莊里,村里還專門為居民和附近企業的員工建設了游泳館、開心書場。其中淞南村的農家書屋還在全省脫穎而出,被省新聞出版局授予2006-2007年度“百佳農家書屋”稱號。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