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科技頻道 → 成果信息 ![]() |
|
實踐八號航天育種工程取得重要進展
日期:2008-12-05 來源:中國航天報 作者:記者 趙屾 我要評論()
兩年前由航天人放飛太空的實踐八號航天育種衛星不辱使命,它從太空帶回的各類種子經過農業科技人員700多個日日夜夜的精心培育,現已初步篩選出200余份可遺傳的突變材料,為進一步培育高產、優質的農作物新品種,并大面積推廣、生產和應用奠定了重要基礎。這是記者從11月25日召開的實踐八號航天育種工程項目中期進展匯報會上獲得的信息。 據國家航天育種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航天育種研究中心主任劉錄祥介紹,通過實踐八號航天育種衛星,我國科學家首次對空間環境中的誘變因素進行了系統的探測和分析,航天育種機理研究取得可喜進展,獲得了利用傳統的地面誘變育種技術不易獲得的特異突變材料。 實踐八號航天育種工程的實施,還有效地帶動了我國航天育種技術的新品種選育與示范。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航天育種協作組自2006年以來,培育出通過省級以上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水稻、小麥、棉花、油菜、青椒、苜蓿等作物新品種、新組合40個,其中7個通過國家級品種審定,使我國航天誘變作物新品種的總數達到66個,累計示范應用面積超過2500萬畝,增產糧棉油9.6億公斤,創社會經濟效益14億元。 實踐八號航天育種工程是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原國防科工委、科技部、農業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等多個部門聯合支持下組織實施的我國農業領域的一項重大科技工程。該項目2003年4月正式立項,2006年9月9日由長征二號丙火箭成功發射。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