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國內名勝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半涇園和萬壽宮
半涇園始建于明代,是趙東曦的私家花園。此園名與當地的地名有關。這里有一條河,名曰半段涇,故名。半涇園的特點是多植桂樹,一到秋天,滿園桂花香。 半涇園到了清康熙后期,為當地鄉(xiāng)紳曹垂燦的兒子曹一士所購,并重建。清雍正六年(1728年),園中出了奇事;桂花和杏花同時開放,說這是個吉祥之兆,不久曹一士果然登科,家業(yè)興旺,無不欣然。但到了嘉慶年間,曹家漸漸敗落了,因此半涇園也漸漸荒蕪。光緒十三年(1887年),由當時海防同知劉元楷、知縣裴大中集資收買此園,作為上海士紳集議的場所。后來又傳聞慈禧太后將要到上海做六十歲生日,于是將部分園址建造萬壽宮。萬壽宮建成后,此地戒備森嚴,市民禁止入內。辛亥革命后,此處變成國家公產。 因此,半涇園中最有名的建筑就是萬壽宮。這座建筑除了賀慈禧太后六十大壽外,另一目的是為光緒皇帝“二旬萬壽”歸政,在此舉行團拜、慶賀之用。據《光緒上海縣續(xù)志》記載,光緒中期以前,按慣例每年新年都要到今復興東路的關帝廟舉行團拜、皇帝生日慶賀等活動,所以這座關帝廟就被說成萬壽宮。“歲在屠維赤奮若我皇上飛龍十有五年,皇太后歸政禮成,天子親裁萬機,宸綱總攬,德施汜 ,咸與維新……今年恭逢后直二旬萬壽,舉行慶典。”(《萬壽宮碑記》)光緒皇帝登位后一直未能歸政,要靠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直到光緒20歲(1889年)時才歸政。為慶賀“二旬萬壽”、“歸政”,上海也建造萬壽宮。此建筑于1889年動工,年底即建成,建筑形式模仿北京皇宮建筑形式。到了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下令廢除科舉,“立停科舉以廣學校”,所以這萬壽宮從此便改為城西小學。抗戰(zhàn)時期,這里被日軍占領,萬壽宮遭嚴重破壞。抗戰(zhàn)勝利后,這里仍恢復為學校。園內萬壽宮由于年深月久,缺乏維修保養(yǎng),到上世紀70年代被拆除。如今這里是蓬萊路二小。
編輯:re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yè)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