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國內名勝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崀山
崀山旅游風景區位于新寧縣城南10余公里處,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已開發的景點60處。崀山是典型丹霞峰林地貌,是一塊以水秀、山美、洞奇著稱的風光寶地。在崀山這片土地上,突起的石林群落,復雜的石灰巖溶洞,神秘的峽谷群和美麗的扶夷江流,構成了碧水丹崖的自然景觀。 景區有3座天生橋;有10處一線天;有10個各具特色的溶洞;有8條溪河縱貫全境;有20余條壯觀的峽谷;有許多的奇花異草,走獸飛禽。撮其大要來說,在這100余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內,分紫霞峒、駱駝峰、八角寨、下半山和扶夷江5大景區。 紫霞峒景區。 本區包括玉泉寺、萬景槽、神仙洞、紅瓦山等11處景點。 玉泉寺原為湘西南佛教圣地,寺旁有該寺第一代禪師古墓;玉泉寺到八字門有長33米的石檐回廓,分上下兩層,均為游覽勝地,其中的萬景槽分上下三級,各具特色;神仙洞在牛鼻寨狹谷中,深約200米,結構奇特,幽深壯觀;紅瓦山懸崖絕壁長達700米,高百米,崖壁洞穴密布,景象萬千。紫霞峒則是一條曲徑通幽的峽谷,面積達100畝,周圍有紅褐色的懸崖峭壁,夕陽斜照,反射出萬道霞光,紫氣縈繞而得名。相傳是“紫霞真人在此修道”之所,內有清澈見底的蓮花池,暴雨水盈尺,久旱水不竭。 駱駝峰景區。本區包括一線天、幽魂洞、蠟燭峰等13處景點。 駱駝峰由四座石山組成,酷似一頭巨大的駱駝在尋找同伴,遠看頭尾身軀,輪廓分明。與一線天遙相對峙。清初,義俠楊發奎高舉反清復明旗幟,遭清遷通緝,棲身于此。今尚有他當年鑿成的99級天梯,義士神像和石磨,亦存其峰頂。此峰乃崀 山風景區的最高點。其東南側從山腳至山頂一平如鑿,似鬼斧神工雕刻而成,堪稱“無字天碑”。 千佛頂高聳入云,臨絕頂遙望,遠近風光,盡收眼底。“天下第一巷”,座落在牛鼻寨云霧深處,百丈懸崖,裂開一線,長230多米,寬僅0.8米。舉世罕見。附近還有環形石巷、仙人巷等。逍遙池在群山峽谷環抱之中,寬約2畝余,池水清明如鏡,池中天生一石臺,猶似釣魚臺。佛鼎山三山鼎立,離地30米高的峽縫中一瀑瀉落,飛珠濺玉,水霧紛紛,夕陽斜照,形成道道彩虹,人們譽為“七彩練”。屹立在一線天峽谷群中的仙人椒,高180余米,頭大腳小,恰似一只碩大無朋的辣椒。 在駱駝峰與蠟燭峰的銜接處,有一條長米、寬50余米、高僅米左右、側角為40度的隙逢,似巨龍張口,伸向東方,朝陽射入,氣象萬千,人們稱為“龍口朝陽”。圓形單拱天橋長米,寬7.6米,高11米,橋面最厚處7米,最薄處米,恰似雕砌而成,這是中國丹霞地貌第一天橋。 八角寨景區。本區的主峰是云臺山,與廣西毗連。 八座崢嶸的山峰高聳入云,俗稱八個龍頭。主峰為云臺峰,名云臺山。登上云臺山觀景處,放目遠眺,西北青山拱黛,西南群山逶迤,起伏,酷似一群巨鯨,飛騰嬉戲,有鯨魚鬧海之稱。東北面卻象一群古樸的城堡和轉墻院落,綠水如帶的扶夷江貫穿東西。 八角寨最陡峭的一角,峰尖似翹起的牛角,就是著名的“龍角香”。這里常年云霧彌漫,山風怒號,四周險崖壁立,深谷如墜。到龍角上去,山脊小徑不到5寸寬,去者必須手足并用,匍匐前進。就在這奇險無比的翹角頂端,竟有一座山神小廟。另一條險角,被稱為“舍身崖”。八角寨西南面是號稱天下之勝的峽谷群,逶迤起伏的山峽鱗次梯比,大小百余條,拔地而起的奇峰異石,氣勢磅礴,恢宏壯觀。密集的石峰群中,到處是蒼翠林木,更有清澈的河流回環,穿插其間。 下半山景區。本區勝境有仙從橋等5處景點。 扶夷江景區。本區有將軍石、美女梳頭等七處景點。將軍石像擎天玉柱,聳立在扶夷江對岸,這里,舊時為新寧八景之一,舊志稱“崀笏朝天”,明代曹一夔賦有詩云: 地拔芙蓉聳翠痕,嶙峋千尺指天門。 當然詩作不佳,但扶夷江秀麗景色,算是天地一絕。沿江還有石象競秀,如美女梳頭,巨象飲清泉,猛虎仰天而哮……若泛舟江上,江流如帶,蜿蜒在奇峰異石之間,煙嵐雨霧,竹林夾岸,恰似百里連綿的風景長廓。 崀山的旅游景點呈一條直線均勻分布在由新寧往梅溪、瑤市的公路邊,非常適合自助旅游。紫霞恫、駱駝峰、牛鼻寨、八角寨四景區由一條湖南到廣西的省道貫穿,這條線上中巴很多,在路邊隨手攔車就是。價格按里程算,除到八角寨遠點外,其他各景區之間的路費不會超過¥3塊錢。去駱駝峰、八角寨都只有摩托車運輸,按里程遠近一般在¥5—10元間。這里的人比較樸實,—般不會獅子大開口訛人。 崀山住宿稱得上價廉物美。新寧縣城和崀山鎮都可以住。建議住在崀山鎮,因為崀山鎮位于各景點的中軸線上,駱駝峰景點就在旁邊,去各景點方便。吃住在那里便宜方便,還可以享受大山賦予的天然空調。崀山鎮只有一家正規賓館,其他都是私人飯館兼供住宿,住宿條件和賓館標準間條件差不多,價格卻便宜多了。 湖南莨山國家地質公園位于湘西南新寧縣境內,東鄰東安縣,西靠城步,北距新寧縣城11公里,南接廣西全州、資源縣。地質公園由北向南依次由紫霞峒、扶夷江、駱駝峰、牛鼻寨及八角寨等5個相互聯系的景區組成,寬約4—8公里,長約18公里,面積108平方公里。地質公園以丹霞地貌為特色。 崀山丹霞地貌類型多,共有60余處主要地質地貌景點,分別有條帶式楔狀、分割式的塊狀、邊坡式的墻狀、交切式的線狀、零散式的柱狀和拱狀,以及嵌鏤其間的凹槽、蜂孔罅穴和崖壁溜紋等。其中又以層疊成列的楔狀地貌和突起其間的寨峰地貌顯目。不僅如此,丹霞地貌的“身陡、麓緩、頂平”的基本特征及典型結構(如“一線天”、天生橋)在此表現相當突出,而且規模大,群體明顯,出現頻率高。莨山丹霞地貌從青(幼)年期、壯年期至老年期的遺跡均有發育。 構成莨山丹霞地貌的巖層是形成于距今9000至6500萬年間的晚白堊世的陸相紅色碎屑巖系(礫巖、砂礫巖),巖石中北北東向與北北西—近南北向網格狀垂直節理極為發育,這些是構成莨山地區丹霞地貌的物質基礎與空間條件。由于處于亞熱帶濕潤氣候區,降雨充沛,地表徑流發育,流水侵蝕作用及其誘發的重力作用,是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外營力條件。莨山地區重力堆積發育,它們常構成個景的坡面,有的巨石還形成有觀賞價值的景點(如蛤蟆石、美女梳妝等形象石)。然而,不少個景由于垂直節理發育加上單斜巖層層理,而出現臨空危巖,有的順層理方向臨空,有的順節理方向臨空,如斗篷寨、將軍石、蠟燭峰等。 莨山丹霞地貌是中國丹霞地貌風景區中豐度和品位最具代表性和最優美的景區之一。資—新盆地是全國丹霞地貌風景區在地質歷史上升降差異運動幅度最大、最強烈的紅盆之一。 莨山丹霞地貌區,造型多姿多彩,瑰奇險秀,是一座罕見的大型“丹霞地貌博物館”,為大自然奉獻給人類的自然資源瑰寶。
編輯:理想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