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植物動態|綠化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歐洲花卉等涉農產業過冬術
歐盟的補貼性農業歷來嬌生慣養,因此受危機沖擊嚴重。反而是不受補貼的市場性農業機制靈活,更容易提前走出危機。 10月末,阿姆斯特丹已在呼嘯的西風下過早進入了冬季。在這樣寒冷的日子里,從事番茄種植的喬斯·凡·米爾還要和其他蔬果生產者一起經歷同樣“寒氣逼人”的銷售市場。 “總體而言,今年不是一個好年景,一方面需求萎縮,另一方面番茄的供給量卻在上升,很多小農戶都遇到了困境。”喬斯不無擔心地說。對其他居民日常消費品的生產者來說,日子都是一樣難熬。 歐洲奶農對價格下跌的憤怒已經轉化為歐盟提供的2.3億歐元補貼,但喬斯可沒有指望也能得到與奶農們一樣的待遇。 在過去的40多年的時間中,補貼性農業一直是歐盟農業的標簽之一。但歐盟共同農業政策在保護歐盟農業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弊端,最大的問題就是農業補貼政策導致農民盲目擴大生產,產能嚴重過剩,扭曲了價格傳導機制。 在本輪危機到來的時候,已經赤字高筑的歐洲農業已無法為每個農業行業都提供2.3億歐元的補貼,此時原本游離于補貼性農業之外的市場性農業反而更容易提前走出危機。 靈活的市場性農業 喬斯所處的蔬果種植業即是市場性農業,而他所在的荷蘭有很多農業門類也是歐洲市場性農業的代表。 “沒有補貼是因為我們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力,荷蘭的農業生產效率一直高于歐盟的平均水平,我們的技術實力市場戰略應該能幫助我們渡過難關。”喬斯對CBN記者說。 但至于如何過冬,處于市場性農業的生產者當然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喬斯隨手拿起一小袋包裝精美的小個兒水果番茄,告訴記者這就是他們今年所選擇的主打品種,其銷售已經在荷蘭各地的超市全面鋪開。 “經濟危機造成的就業低迷正好使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在家中賦閑,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吃零食,但也需要控制開支,小個兒水果番茄正好滿足了這種需要。”喬斯對記者道出他的生意經。 精明的喬斯也嚴格地控制著本地市場的投放量。一旦他覺得有些供過于求,就迅速將多余的番茄投放到荷蘭以外的市場,避免價格下降。 同蔬果種植業相仿,同屬市場性農業的荷蘭花卉生產業也需要在困境求生存。根據荷蘭花卉協會2007年的統計,荷蘭第一大切花出口目的地國是德國,第二和第三分別是英國和法國。由于前三大出口目的國都是此次金融危機的重災區,2008年荷蘭對上述三國的切花出口金額都是負增長。 10月13日,一年一度的荷蘭國際園藝展覽會在阿姆斯特丹召開。展覽會主席維姆·凡·德·魯(Wim van der Loo)對記者表示,今年總共有約740個廠商過來參展,人數僅較去年稍多,但還無法和往年相比。 面對嚴酷的環境,專業的花卉種植公司已經在實施應對方法。荷蘭的安祖公司就是專注于紅掌和蝴蝶蘭兩個品種的種苗培育公司,其紅掌切花品種大約占世界市場80%的份額。該公司的工作人員對CBN記者表示,除了依靠更大規模的市場推廣活動,他們已經在培育植株更小的紅掌品種,這樣就能為花農增加單位面積的種植數量,通過增加產量的方式幫助花農應對價格的下滑。 向往中國市場 除了農業生產者自救外,歐洲的農業協會也將積極開展市場營銷活動。“因為降低了未來的銷售預期,種植商已經壓縮了鮮花的產量,所以你會看到今年鮮花產量的增速已經減緩。” 荷蘭鮮花協會的負責人對CBN記者說,“當前的花卉生產者已經越來越專業化,也就越來越需要市場戰略。我們明年要做的就是在歐盟中的14國做大量市場推廣活動。” 從年中開始,越來越多的經濟指標顯示全球經濟已經走過了最壞的時候,海外的農業銷售首先出現反彈。一位荷蘭郁金香種球出口商對CBN記者說,雖然目前價格很低,但現在對歐盟以外的種球出口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中國、日本等亞洲市場在商務用花方面的需求增長很快,便宜的種球價格刺激了海外花農進行采購。 歐盟內部市場也似乎有一些改善的跡象。喬斯所在的種植公司Greenco在10月的第一個星期賣出了60噸番茄,在第二個星期的銷量會達到140噸,均創下歷史同期的最好水平。 不過,能像喬斯一樣安然渡過難關的種植者并不是太多。荷蘭市場性農業生產中存在著大量的家族式農場或果園,延續幾代的經營慣性使他們難以迅速改變產品結構和銷售策略,所以市場性的生產也意味著面臨市場性的淘汰。 當然,從長遠發展考慮,同制造業從發達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一樣,歐洲市場型農業抗擊危機的方法也還包括要素的轉移。 “現在已經有一些技術型的種植公司將生產基地移植到國外,比如安祖公司在中國昆明也建立一家園藝有限公司。”荷蘭貿易促進會委員會昆明代表處的首席代表羅蘭特告訴CBN記者,“但一些家族式農場因為經營的慣性則很難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 不僅是荷蘭,法國的鵝肝生產也在逐步向第三方國家轉移,這顯現了歐洲農業在取得核心競爭力后全球性配置要素的趨勢。 但一旦涉及到技術轉移,維姆說,他最擔心的還是知識產權能否得到有效保護,這也是展會上很多歐洲現代農業生產商向記者提出的疑慮。 圍繞種植還有著大量新開發的工程、機械、生物和電子技術,技術轉移也成為廠商生產轉移的一種方式。Lemnis照明公司的主席傅蘭斯·奧登就對記者表示,他們希望將已經應用于溫室的LED照明技術引入中國,尋找中國的合作伙伴一起開發公共事業用燈的市場。 奧登滿懷信心地說:“中國政府計劃在未來50年內的城市化將使現有的市場更為擴大,所以每家有優勢的企業都會找到他們的市場。”
編輯:justin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