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制頻道 → 法制在線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云南大量林地被毀建墳地 每塊地可賣兩三萬
目前各地都在大力推行殯葬改革,以避免土葬帶來的“死人和活人爭地”的困境。而最近接到讀者反映,鎮雄縣卻大肆毀林,圈占林地,建造墳墓,更有甚者還在林地里建起了“活人墓”。 記者調查了解到,鎮雄縣人均耕地不到一畝,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由于耕地在一天天減少,一些人就打起了林地的主意。一方面,政府大力提倡植樹造林,另一方面,墳墓又在不停地“蠶食”著林地,當地人士呼吁,毀林造墳現象如果再不加以遏制的話,“鎮雄的明天是很危險的”。 林區:毀林造墳觸目驚心 5月23日,記者接到鎮雄一位讀者反映,稱該縣的國有林場和村辦集體林場將林地賣給他人修建活人墓。在這位讀者的帶領下,記者驅車趕到鎮雄縣國有林場一個名叫“絲栗坪”的地方。在通往“絲栗坪”的路上,遠遠望去,林區被一片片白花花的墳地點綴著,看上去顯得很刺眼。 到了絲栗坪,在一片靠近公路邊的林地里,就有兩座剛建好不久的活人墓,墓主人為了建墳,砍掉了十來棵杉樹,還把林地挖開了一大塊。其中一座活人墓,墓碑很高大,墓兩旁還修建有圍欄,中間砌了臺階。這戶人家修建此墓時砍伐林木留下的樹樁還很新鮮,墓碑上寫下的建墓時間是2008年6月7日。 一塊林地墳 要賣兩三萬 離開絲栗坪,記者到達另外一片林區。這片林區離絲栗坪不過一公里遠,其歸屬權是鎮雄縣赤水源鎮的村辦集體林場。 在進入林區的公路上,路旁堆滿了一堆堆準備運入林區修建墳墓的石料,一些地方還堆放著打磨好的碑板和精制的料石。 沿著山間小路走了一里多路,記者發現一群工人在一名中年男子的帶領下正在修墳墓。據這名中年男子說,他叫岳龍,是鎮雄縣專門承包墳墓修建的包工頭,他們正在修建的這排墳墓是一杜姓人家的,8塊墓碑配10位死人的墳墓(部分為夫妻合葬),其中一座墳墓單獨修建,單獨修建的那一座墳墓地價為2.4萬元,合并在一排的7座墳墓地價為3.6萬元。 記者向修建墳墓的農民工打聽這里的墓地價格,一位姓張的民工說,現在的墓地價格漲得很厲害,幾年前一塊墓地僅要兩三千元,現在占地稍大些的墓地動輒都要上萬元。在距這里不到50米遠的地方,又有一處林地被挖開了,幾棵杉樹被砍倒在地,還沒來得及運走,放在被挖開的墓穴旁邊。 林場場長:鎮雄林地建墓成風 5月23日下午,記者找到鎮雄縣國有林場場長劉全龍,聽了記者關于有人在國有林場毀林建墳的事后,劉全龍場長說,他調來國有林場才三四個月時間,他任林場場長這段時間還沒發生過這樣的事,以后也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劉全龍說,鎮雄一直有在林地建墳墓的風氣,“不過以后肯定是要堅決禁止的,一經發現有人在林地里建墳墓,一定嚴肅處理。以前建好的實在沒辦法! 通過多方打聽,記者聯系上了鎮雄縣林業局分管林政工作的毛副局長。毛副局長說,他管理的范圍是無證砍伐林木等一般的違法行為,侵占林地毀林建墳屬于違法犯罪行為,執法權在縣森林公安分局,他會將這一問題向縣森林公安分局領導反映,請森林公安分局的負責人跟記者聯系,盡快遏制這種不良勢頭。 縣長:林區墳墓堅決鏟除 就鎮雄縣存在的毀林建墳問題,記者打電話向該縣縣長張進反映。張縣長說,他在昭通開會,以前沒聽到有關這方面的反映,現在有群眾舉報,他一定會高度重視,一經發現,堅決踏平鏟除,絕不手軟。 張縣長說,鎮雄縣乃至昭通市加強殯葬改革的力度是很大的,但由于受當地老百姓的意識、文化等因素的影響,這項改革的阻力是很大的,感謝新聞媒體的監督,這對鎮雄縣乃至昭通市甚或云南省的殯葬改革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張進縣長最后表示,他馬上給該縣有關部門領導打電話,馬上著手對林區墳墓進行清理整頓,該鏟掉的一律鏟掉。下一步會召集相關部門對此進行專項整治。 就在記者采訪結束趕回昆明的路上,鎮雄縣林業局的毛副局長打來電話,稱鎮雄縣林業局、縣森林公安分局和該縣赤水源鎮林業站的工作人員已就記者反映的問題,到林區調查毀林建墳的問題。 調查 耕地減少 墳地“蠶食”林地 據了解,鎮雄縣人均耕地不到一畝,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每年死人與活人“搶”土地的問題十分嚴重。由于耕地在一天天減少,一些人就打起了林地的主意。一方面,政府大力提倡植樹造林,另一方面,墳墓又在不停地“蠶食”著林地——甚至一些還沒死去的人也急著修建墳墓來霸占林地。 由于鎮雄森林覆蓋率不高,水資源枯竭也是鎮雄的一大問題。近年來,該縣煤炭產業雖然得到發展了,但水資源匱乏則是愈加顯現。就在該縣國有林場附近,過去有一個庫容量還算不錯的大水庫,如今卻成了一個滴水不剩的“干壩塘”。該縣一名官員呼吁,鎮雄死人與活人爭地、活人與大自然爭地的矛盾如果不能及時得到遏制的話,鎮雄的明天是很危險的。 土葬成風 火化比例不足兩成 記者在鎮雄縣采訪中發現,鄉村公路邊新修了許多墳墓,墳前有石桌石凳,墓碑高大雄偉,顯得十分豪華氣派。在從鎮雄通往赤水源鎮的公路邊,有好幾家生產墓碑的石料廠,生產料石的工人們不停地忙碌著。 一位知情人士對記者說,鎮雄縣推進殯葬改革很多年了,早在上世紀70年代鎮雄就建了火化場,但很少有人主動火化,而是一向以土葬為主——除了那些因車禍或礦難而死的人由于必須走法律程序,不得不火化之外,一般自然死亡的,往往都不愿意火化,所以火化場一度生意冷淡,幾乎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鎮雄縣民政局局長雷洪玖介紹,最近幾年,每年在該縣殯儀館火化的尸體僅有兩三百具,這個數據是小得驚人的,比例不到20%。
編輯: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