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城市 → 城市風采|園林城市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治山理水 江陰躋身國家生態市
從“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熱火朝天的建設時代,到一次次的“環保風暴”、一個個區域限批行動,歷史的轉折見證了江陰發展理念的變化,彰顯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首批國家生態市”、“國家園林城市”、“國際花園城市”……一個個眩目的光環和榮譽,昭示著江陰“好”與“快”的統一,以科學發展觀和目標引領發展,從而實現了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 改革開放30年,江陰從容應對產業的矛盾和沖突,以“幸福江陰”的戰略構想,治山理水,加快發展模式的轉型提升,2006年終于成功躋身國家首批生態市行列,成為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的新樣本。 環保覺醒 生態理念深入人心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正是發展熱潮中粗放型增長方式導致環境污染加劇的形象寫照。 經濟發展了,生態卻惡化了,這似乎是一個跳不出去的怪圈。遭受到環境問題的困擾之后,市委、市政府深切地體驗到人與環境和諧的寶貴,更對環境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不僅要積極地還老賬,更要盡量避免走“先欠賬后還賬”的彎路。 1983年,江陰第一次召開全縣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明確了“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彎路”,這標志著江陰市環保工作步入了一個新的時期。1989年,市政府與各鄉鎮簽訂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開始實行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制度,這成為江陰環保事業的一個轉折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江陰的環境保護事業以宣傳教育為起點,廣泛宣傳環境保護這一基本國策。在喚醒公眾環境意識的同時,各項環境保護措施相繼出臺,如優化工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污水集中處理、節能減排等。環境保護現已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可持續發展觀日益深入人心,科學發展觀的理念正逐步形成。 在科學發展的實踐中,決策者堅持把環保優先作為鮮明價值取向,通過經濟效益、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三重標準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從源頭上保護環境,從生態上修復環境,使全市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一起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一起提升。 河道休養生息 水鄉風貌又回來了 淳樸典雅的江南水鄉風貌,是多少人尋夢的寫意藍本。江陰市率先在蘇南地區敲響了整治農村水環境的戰鼓,近年來已徹底清理全市1萬余條房前屋后的河浜和池塘,按照“淤泥清、雜草清、垃圾清”的整治標準全面開展清潔行動,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在江陰,村莊整治作為新市鎮建設的基礎,已不僅僅是清清垃圾、粉粉墻面,而要創新發展理念,多途徑開展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努力使村莊整治與城鄉統籌結合起來。隨著農村環境面貌的變化,生活在村莊已成為城里人的向往。月城鎮雙涇村位于水網圩區,環境整治后成了碧水蕩漾、垂柳婀娜、人歡魚躍的江南新農村。 “河長制”是江陰近年來在水環境整治行動中堅持環保優先、責任優先、落實到人的新舉措,每位“河長”將分工負責江陰境內的1—3條河流,全面控制河流中溶解氧、COD、氨氮、總磷等污染物指標!艾F在的領導干部不僅要做陶朱公,也要做大禹;不僅要像大禹一樣能防洪治水,更要能治污”。市黨政領導親自掛帥擔任主要河道“河長”,全市30條河流除與市領導及責任部門掛鉤外,65個國、省、市控斷面也由各鎮黨政一把手擔當責任人,形成主要河道水環境質量管理的全覆蓋。 獨辟蹊徑,借市場之手打破環保投入“瓶頸”,環保用錢產業在江陰也成為了賺錢產業。政府在發揮引導作用的同時,注重運用經濟的、市場的力量,建設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社會參與的投融資機制。如今,污水處理、垃圾焚燒、工業污泥處置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中,都引入了市場機制,民間資本、外地資本進入環保市場。 現在,江南水鄉恢復了昔日靚麗容貌,“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圖畫已在江陰不少地方重現。 生態修復 江陰成為一座大花園 云亭鎮定山湖農莊原本是一片廢棄的采礦場,采礦禁停后,礦場主平整廢棄的石宕,轉而投資生態事業,在參與石宕復綠的同時,建設了集餐飲、休閑、垂釣、拓展運動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態農莊。曾經光禿禿的石壁上已出現了生機,春暖花開之時,定山南側山體綠色蔥蘢。 禁止開山采石,對石宕和裸露山體實施“修復工程”,江陰市的山青了。5年前,江陰告別隆隆炮聲,關閉了所有礦山企業,對關停后的石宕山體立面復綠整治,力爭3年內為山體撫平“傷痕”。去年江陰市計劃投入3000萬元,專門用于石宕立面修復,簽訂合同復綠面積36.2萬平方米。 借助綜合實力強、工業經濟強、鎮村實力強的優勢,市委、市政府鼓勵支持“三資”大規模、投資農業開發特別是綠化建設,用活工商資本、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掀起了工業經濟反哺農業、發展生態林與經濟林的高潮。對重點生態林及經濟林開發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以“一資”帶動“三資”發展,做活了植樹造林的大文章。 近年來“三資”投入綠化建設已超過16億元。陽光集團投資建設的7000畝的綺山森林公園已經成了城區的“綠色銀行”;三房巷集團投資建設的三溪生態園建設面積為2000畝,為當地農民增添了休閑健身的好場所。 城鄉綠化以每年超4萬畝的增速打造“城市氧吧”,城市主干道、快速交通干道、公路、村道鋪上綠帶景點以后,變成了一條條讓人心曠神怡的“綠色長廊”,500米見一個公園,400米有一塊綠地,無處不在的綠,將城市變成了一座大花園,給人們增加了田園詩意。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