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生物多樣性|園林綠化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龍巖市城市生物(植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出爐
五、生物(植物)多樣性保護空間布局 (一)市域生物(植物)多樣性保護空間布局 以市域內的大地構造為軸線,以大型水系為紐帶,以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保護區等為主體內容,形成“五軸、兩帶、多片”的覆蓋整個市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體系。 (1)五軸:形成武夷山(南段)、松毛嶺、玳瑁山、采眉嶺、博平嶺五列南北走向的山脈型生物多樣性保護軸,它們也是市域城鎮經濟區之間的生態屏障。 (2)兩帶:以汀江水系、九龍江水系形成的兩大河谷帶為依托,包括以河谷內部和周邊分布的重要山體、河溪、水庫、濕地、農田、城鎮等為主要內容的河谷型生物多樣性保護帶。 (3)多片:包括永定土樓世界文化遺產景觀綠化保育區、長汀歷史文化名城景觀綠化保育區、冠豸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龍巖國家森林公園、上杭西普陀國家森林公園、漳平天臺山國家森林公園、梅花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梁野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上杭紫金山國家級礦山公園、龍石空洞省級風景名勝區(4A級旅游區)、長汀圭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長汀臥龍山—南屏山省級風景名勝區、長汀汀州省級森林公園等13片生態景觀綠化保育區,它們是市域內最為重要的生態綠化斑塊。 (二)城區生物(植物)多樣性保護空間布局 依據龍巖市城市用地的“組團式布局”,把市區內部的保護區域和郊區景觀區(風景名勝區、郊野公園、森林公園、風景林地、野生動植物園等)、生態區(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城市綠化隔離帶、垃圾填埋場防護綠地、森林、濕地、水體、農 (1)翠環抱城——保護城市外圍的生態永久性農田和永久性生態山林,將之形成城市的外圍生態屏障圈,環抱城市。其中對城市周邊可視范圍內的“一重山”實施封山育林和風景林改造工程,使之形成城市的綠色景觀屏障。 (2)綠楔入城——將東部的“翠屏山—天馬山”、南部的“奇邁山”、西南部的“黃邦山—大錦山—西湖山”、北部的“鳳凰山”和“蜈蚣山”五大綠楔導入城市。促進自然與城市的整合,加強外圍綠地與城市綠地之間的銜接,提高綠廊的連接度。 (3)綠廊穿城——全面建設城區內部的龍津河、蘇溪和小溪三大主要河流綠化帶,使之形成城市亮麗的河流綠色走廊。 (4)綠網織城——加強龍巖主要對外交通線(龍梅鐵路、漳龍高速、G319、S203、S308)和城內主要大道(龍巖大道、外環線、福三線等)道路綠廊的建設,將綠帶形成網絡,縱橫分布于城區。 (5)綠心布城——重點建設登高公園、蓮花山公園、人民公園、仙宮山公園、謝洋公園等大型城市綠心,使之散布于城市內部各個區域。 六、規劃實施的對策和建議 (1)組織措施。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近期目標,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中遠目標,成立生物多樣性領導小組和管理機構,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和單位,共同實施和完成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納入全市綠化工作范疇,每年列出具體的保護目 (2)規劃措施。在城市化進程中,統籌規劃,塑造滿足動物生存需求的城市綠地景觀格局。結合新一輪《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修編,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納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進行科學的城市綠地規劃布局。依托城市分散組團式空間布局,在中心城區與外圍組團間形成綠色隔離空間,通過綠環、綠帶、綠廊、綠楔等與市域大環境相連通,建立點、線、面、環相結合,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相結合的城市區域綠地系統,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發展奠定基礎。 (3)法規政策。依據龍巖市已頒布的各項規章,進一步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管理依據。完善《龍巖市綠線管理辦法》,保障生物多樣性保護所必需的綠地空間。深入完善和落實城市園林植物選擇規劃,制定《龍巖市城市綠地植物配置技術規范》、《龍巖市園林植物引種管理技術規范》等技術管理標準,強化技術的應用與可操作性,形成系統、科學的技術保障。 (4)科學研究。開展對城市地帶性物種資源的調查,對地域性野生植物進行引種馴化和園林應用的研究,同時要有節制地引進域外特色物種,以構筑具有地帶性植被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樣性格局。 生物多樣性遷地保護中,通過植物園、動物園、專類園和有計劃地建立重點物種的資源圃或基因庫,加強對種質資源 (5)技術措施。改變以商品林生產經營方式,按照生態公益林建設要求,改造現有的馬尾松林,通過人工造林與封山育林等經營方式,恢復龍巖主要地帶性森林植被,促進現有森林植物向頂級群落演化。 城市建設應改變“攤大餅”式的發展和推平山頭建城市的發展模式。要呈現顯山露水的格局,加強城市綠化隔離帶建設,確保城市綠化、森林間的有效連接。當修建的道路分割森林時,應開辟8-12m寬的動物走廊,用以連接被道路分割的森林,為動物活動提供通道。 根據城市綠地類型,建立和完善綠地植物配置結構,提高城市綠地植物配置質量。構建具有合理空間結構的植物群體復層種植結構,建立穩定的人工植物群落。 (6)宣傳教育。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一項社會性、公益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參與。要積極發揮各種自然保護組織和團體的作用,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不斷提高全社會的保護意識。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對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典型事件予以曝光。通過舉辦夏令營、科普講座等活動,在中小學生中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活動,形成全社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氛圍。 通過媒體廣泛宣傳自然史、生命演化、物種多樣性與環境的關系。教育兒童、青少年愛護環境,珍惜大自然進化產物——動物和植物。防止一些物種尚未查明其價值時即遭到滅絕。教育成年人遵守法律,建立生態倫理觀。吸引公眾自覺維護城市生物多樣性。避免出現“發現一種物種價值的時日,也是該物種走向消亡之時”的情況。
編輯:jojo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