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麻豆天堂,精品欧美日韩

国产 日韩 一区-国产 视频 一区二区-国产 亚洲 制服 无码 中文-国产 在线 | 日韩-国产 中文 亚洲 日韩 欧美-国产 字幕 制服 中文 在线

無錫:一座工商業城市的文化重塑
[日期:2009-02-11]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薛穎旦 江錫民 王宏偉 浦敏琦   發表評論(0)打印



  2004年底,當鴻山遺址保護計劃被遞交給無錫市決策層時,對于這座2500年前的珍貴文化遺址在考古發掘后能否被原址保護,很多人并不樂觀。

  這里早已規劃好要投資一座家具城,開發商先期已投入5000萬元,建成后的綜合效益在20億元以上。如果做大遺址保護,經濟損失可謂是一個天文數字。

  要商機還是要文化?今天,鴻山大遺址保護“無錫模式”已成為全國經驗,而在當年,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然而正是在這樣艱難的抉擇中,我們看到了無錫這座工商業城市向文化自覺轉型的精彩重塑。

  現代化進程中被喚醒的文化自覺

  2008年4月,投資2.5億元的鴻山遺址博物館正式開放,7.5平方公里的遺址保護區也正在建設中,其中包括恢復濕地生態和發展生態農業,總投資3億元。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領銜制定鴻山遺址保護規劃的陳同濱教授告訴記者,“從發現遺址到列入國家級文保單位,再到完成規劃編制和啟動、建成博物館,無錫只用了3年時間,這是全國絕無僅有的‘無錫速度’。”

  對保護鴻山遺址,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考慮得很深:遺址公園所在的無錫新區,企業林立,是經濟區;而鴻山遺址則是文化區,它對新區的城市功能是一種補充和完善,如果把城市比喻成人的肌體,那么文化則是它的精神和靈魂。

  根據世界各國的經驗,人均GDP在3000美元至8000美元之間,城市興起大規模建設和擴張,人們追求房子、車子,而文化遺產則易被忽視和破壞。一旦跨越了這個階段,文化的功能又會重新被重視。無錫正處于這種過渡期,但無錫卻并未出現因大發展而使文化遺產遭破壞的現象,這出于無錫人清醒的文化自覺。短短幾年間,無錫躋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整座城市被作為歷史遺產加以保護;成立全國首個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會,募集資金2500萬元;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總量從全省第9位躍升至第3位,歷史街區保護面積從全省第10位躍升至第2位;無錫還開全國工業遺產保護之先河,公布了首批20處保護名錄……古城無錫,明確提出“打造文化名城”的目標,在2008年全國文化遺產保護十大杰出人物獎評選中,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成為唯一當選的政府官員。

  讓地域文化成為城市競爭的“王牌”

  無錫有7000年人類活動史、2200多年建城史,是吳文化的源頭之一,也是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和當代鄉鎮企業的誕生地。早在2006年,無錫就確定了170多個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把這些項目做好,無錫的文化基因就能得到延續,文化特色就能彰顯。

  對于“十一五”期間的文化藍圖,無錫有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即圍繞古運河,全面保護沿河傳統民居和工業遺產;建設鴻山遺址、闔閭城遺址兩大遺址公園;構建泰伯陵、泰伯廟、泰伯瀆三大歷史人文景觀;修繕清名橋、惠山、榮巷、小婁巷四大歷史街區,并重點保護惠山泥人、宜興紫砂、梁祝傳說和吳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更難能可貴的是,在一些地方仍然把文化遺產保護當作城市建設“絆腳石”的時候,無錫卻把國家文物局一年一度的中國文化遺產保護論壇爭取到無錫,已舉辦的三屆主題分別是工業文化遺產、鄉土建筑和20世紀文化遺產的保護等先鋒話題。借全國專家之智為無錫文化遺產保護把脈,目前,無錫已用地方法規將34處工業遺產、20處鄉土建筑和10個古村落列為保護對象,力度之大位列全國前茅。

  在無錫,工業退城進園,不少騰出的空間留給了文化遺產保護。茂新面粉廠舊址,被辟為無錫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成為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的縮影;北倉門蠶絲倉庫被改造成生活藝術中心,成為無錫當代藝術高地。甚至,文化遺產成了一些商業項目的品牌:某開發商拿出5000余萬元保護開源機器廠廠房,另一家開發商請意大利和美國專家設計國棉一廠的保護規劃,新開工的恒隆廣場圍繞城隍廟戲臺布局,不但使文化遺產在功能置換后得到新生,而且成為城市建設、商業開發和文化遺產保護三者相互促進的典范。

  文化是種底蘊和內涵,它不像GDP那樣可以量化,也很難測量一時的投入產出比,但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托舉著一座城市走向未來。對無錫來說,吳文化、近代工商業文化和鄉鎮企業三大文化遺產,它們所蘊藏的尚德、開放、融合和創新等精神一脈相傳,為無錫參與新一輪城市競爭積攢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提升“軟實力”重在文化民生

  對一個城市來說,文化對外是影響力,對內則是民生。構建和諧社會,文化惠民是題中應有之義,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尤其是打造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這樣才能喚起人們對一座城市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在文化民生上,無錫一方面舍得大投入,一方面不斷創新服務方式。

  無錫博物院去年國慶節免費開放,開館5天參觀人數達5萬,18個展覽組合成的文化盛宴讓無錫人對文化的熱情噴薄而出。目前,無錫54家博物館、圖書館和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現了向全社會免費開放,成為人們生活中的“第二課堂”。太湖藝術中心,無錫音樂廳、美術館、工人文化宮、無錫人杰苑等一批公益性文化設施和標志性建筑正陸續興建或已經開放,中國鄉鎮博物館、惠山泥人博物館、絲綢博物館、民樂博物館等主題博物館正在規劃建設中,力爭2010年全部免費開放。“激情周末”廣場演出成為無錫著名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每個周末,精彩的演出被送到鄉鎮、街道和社區,送到軍營、工地甚至戒毒所和監獄。一些商家紛紛來尋求冠名和廣告。

  文化是福利也是權利,無錫獨有的“參與式預算”,讓社區居民投票決定財政的錢怎么花。2007年無錫的參與式預算項目有32個,總預算高達2506萬元,其中相當部分由群眾決定投向了文化。市民學校、綠色網吧、社區老年學校、閱覽室等便民文化設施,越來越多地成為群眾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濱湖區河埒街道溪南社區的嚴梅英,每天買好菜都要去文化活動中心上網、跳舞,她興奮地告訴記者:“這可是我們自己投票建起來的活動中心!”

  發展文化民生,無錫還提出了一個響亮的概念——15分鐘文化休閑娛樂圈:隨意以一個文化場館為出發點,僅需15分鐘步行,便可到達另一個文化設施。2008年底,無錫老城區已初步實現這一目標。根據規劃,到2010年,無錫城鄉將全部實現15分鐘文化圈。

編輯:royal | 閱讀:
【 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  點擊查看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 請尊重網上道德,遵守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導致的法律責任
  • 本站有權保留或刪除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評論即表明您已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