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沈陽再定位:“國家中心城市”戰略浮現(圖)
占地57平方公里“大渾南”建設正式開拔,將塑造沈陽經濟區新格局 9月3日,沈陽渾南新城暨十二屆全運會建設項目在渾南新區隆重舉行啟動儀式。遼寧省委書記王珉按動啟動按鈕。 大渾南地區規劃面積達600平方公里。渾南新城是大渾南的核心區,占地57平方公里,處于沈撫、沈本、沈遼鞍營三條城際連接帶上,是十二屆全運會的主功能區,發展定位為世界第三代城市典范,沈陽未來的行政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遼寧省省長陳政高在啟動儀式上的講話,直接點出了大渾南的使命:它必然進一步拓寬沈陽的發展空間,提升沈陽的承載力和競爭力;必將使沈撫、沈本、沈遼鞍營城市帶、經濟帶更加緊密地聯結在一起,進一步加快沈陽經濟區一體化進程。 一個運動會引發的造城熱潮 至此,命系“十二運”的大渾南建設開始正式起航。 記者拿到的有關大渾南規劃方案顯示,大渾南的戰略發展思路和定位已經非常清晰。 大渾南將建領館區和外國人生活區,要建30萬平方米的全運村和30萬平方米的媒體村,建設6平方公里中央公園。 不僅如此,遼寧省博物館、省檔案館及市科技中心、沈陽音樂學院、魯迅美術學院都將遷至大渾南。 未來的大渾南還將建設成為沈陽的科技文化中心,在中央文化公園的北側,將把市級文化機構和藝術團體搬遷至此整合,并將遼寧省博物館、檔案館等公共設施搬遷擴建,與當今世界發達城市格局相似,形成城市行政、文化中心渾然一體的布局。 在交通建設方面,大渾南將聚集高速鐵路、公路、航空及地鐵等多種交通方式,呈立體式交通。打通聯系母城南北交通干道,強化渾南核心區與渾北母城之間的聯系。地鐵將有6條通過該區域。 大渾南區域內擁有桃仙國際機場、高鐵站綜合交通樞紐;沈撫城際鐵路;沈丹、長大鐵路國鐵;正在建設的哈大客專和沈丹客專;在建的地鐵2號線。2012年,新沈陽南站將投入運營,高鐵客運站周圍將成為沈陽連接經濟區乃至東北亞的交通快速出入口。 此外,桃仙國際機場新航站樓建成后,大渾南向世界起降的空間將無限延展,大渾南將擔綱面向國際開放的東北亞樞紐門戶。 更有意思的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總規劃師、同濟大學教授吳志強曾專門來到大渾南調研。他說,“未來,大渾南將成為新一代城市的實驗和示范。希望在這里實驗的是第三代城市,是后工業時代的,用太陽能、風能、地能來驅動的清潔能源的城市。這會使整個世界把目光聚焦在這個地方。” 實際上,渾南新區在未來將擁有16條通道與母城相連,將是一種罕見的連接河流兩岸的通道密度。 未來,沈陽市政府將搬遷到渾南新區。大渾南建設將再添新動力。“老渾南”區域內的人口總計只有25萬人左右,其中9萬左右是農民,城鎮化率維持在38%的水平;大渾南規劃啟動后,預期的人口數字增量為105萬左右,也就是說未來的"大渾南"將保持130萬左右的人口常量。 記者了解到,渾南新區的發展定位是:世界第三代城市典范,新能源時代生態城市建設的旗幟;國家中心城市,面向國際開放的東北亞樞紐門戶;東北亞智慧新城,引領東北亞產業提升的創意與研發中心發動機;沈陽經濟區核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戰略藍圖浮現 不久前,沈陽修編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把沈陽的定位由“東北地區中心城市”調整為“國家中心城市”。大渾南的開拔,將為該戰略的實施提供巨大的引擎。 今年以來,該市著眼于長遠發展,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進行了全市行政區劃調整和總體規劃修編。本次規劃的執行期限為2010年至2030年,中期到2020年。規劃擬將現行的“遼寧省省會、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的城市性質,調整為“遼寧省省會、國家中心城市、國家先進制造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期進一步提升沈陽在國家城市中的地位。 按照目前的規劃,到2020年,沈陽市常住人口將達到1000萬,城鎮化水平達到87%;到2030年,常住人口達到1200萬,城鎮化水平達到90%,同時全面實現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競爭力優勢明顯的東北亞重要城市的目標。 吳志強教授則說:“我希望看到未來的大沈陽成為高端的國際平臺,展示出一個文化活躍的中心。東北豐富的文化積淀應該在這里進一步提升和交融,使這個地方成為東北走向國際的高端平臺。沈陽的發展不僅為了沈陽,也為了遼寧,為了我們整個東北,老工業基地從傳統的工業走到國際的創新中去,需要更多的國際機構,包括國際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機構。 今年以來,關于沈陽的消息利好不斷。 尤其是四月份,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沈陽經濟區為全國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是我國唯一以"新型工業化"為主題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沈陽經濟區是以沈陽為中心,在半徑百公里范圍內,涵蓋了8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475個小城鎮。區域面積7.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50.8%。總人口2359萬人,占全省55.6%。 經濟區內擁有重化工業基地城市、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東北地區最大的航空港、全國密度較高的一小時城際交通網絡,是中國國內乃至東北亞地區發展條件較優越的工業型城市密集區。 9月5日,沈陽再次被批準為"國家裝備制造業職業教育沈陽試驗區"啟動儀式。教育部將沈陽職業教育發展納入了國家職業教育體制改革重大試點規劃。 “打造國家中心城市,首先就應該是人才的支撐。”治和資本(中國)首席合伙人揚帆對此評價,“顯然,在多個層面,國家將陸續給予這個后發城市更多的先行先試權”。 而“國家裝備制造業職業教育沈陽試驗區”的設立加快了沈陽校企合作的步伐,目前已有9家企業與7所學校合作建立了“創新實訓室”。啟動儀式上,德國伍爾特公司與沈陽市裝備制造工程學校等企業和學校現場簽訂了合作協議。 遼寧社會科學院省情所所長梁啟東認為,“沈陽已具備了基礎條件。”沈陽無論從區位、產業結構、科技、人文、交通等方面,都已有了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實力。眼下要充分利用國家戰略機遇,加快城市連接帶、新城和新市鎮的建設,使沈陽經濟區八城市加快同城化和一體化,在此基礎上,力爭“十二五”期間實現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
編輯: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