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蘇州“十二五”城市規劃為市民“規劃幸!
前言 進入新的一年,進入新的五年。經過“十一五”的發展,我市已步入工業化后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已成為發展的主旋律,城市現代化、城鄉一體化、現代服務業和服務經濟將呈現快速發展態勢。這一時期,既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綜合競爭力的發展機遇期,又是加強社會建設與管理、解決發展深層次問題的矛盾攻堅期。 對于接下來的五年,《中共蘇州市委關于制定蘇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的描述中充滿了激情和壯志——努力把蘇州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樣板區、開放創新的先行區、城鄉一體的示范區,成為以現代經濟為特征的高端產業城市、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生態環境優美的最佳宜居城市,推動蘇州在更高平臺上實現新的更大跨越,繼續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發展的前列。 “無論強調產業的集聚發展、還是生態環境的保護、城市功能的提升,‘十二五’城市規劃更多注重的是居民幸福感的提升!碧K州市規劃局總工室主任徐克明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的哥劉師傅眼里的城市發展 “城市變大了,但出行更方便,生活也更便利了!睂τ谔K州這幾年的變化,的哥劉師傅這樣來形容。 劉師傅已經開了十多年的出租車,在他印象中,以前做生意多半集中在古城區一帶,后來漸漸擴大至新區、園區,而現在,隨著滄浪新城、平江新城、金閶新城以及吳中、相城的發展,城市和農村的界限已經不那么明顯了。盡管城市圈在不斷擴大,由于交通越來越發達,出行也越來越便利!霸龠^幾年,有了輕軌,就更方便了。” 更讓劉師傅印象深刻的是,逢年過節的時候,聚集人氣的不再僅僅是觀前、石路這些地方,大大小小的商圈分布在城市的各個區域,購物的人們不再從城市的一端跑到另一端。也就是說,城市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古城區一帶,而是資源分布越來越均衡,也更趨于便民!巴獾厝说教K州,或者蘇州人出門也方便了!眲煾嫡f,平時也經常聽車上的乘客說,到蘇州的交通越來越便利,高速公路、高鐵、機場,這些都讓蘇州距離其它城市越來越近。“蘇州的名氣也越來越響了!眲煾嫡f。 “十一五”蘇州城市發展印跡 新建高速公路102.8公里成為全國首個國家園林城市群 “十一五”期間我市新建高速公路102.8公里,滬寧城際高鐵蘇州段建成通車,京滬高鐵蘇州段,蘇州火車站綜合改造,輕軌1號線、2號線加快建設。流域、城市防洪工程全面建成,蘇州內環高架(隧道)實現貫通,滄浪新城、平江新城、金閶新城、工業園區東部新城、高新區蘇州科技城、越溪城市副中心、相城區中心商貿城建設初具規模。全市超過三分之一的農戶實現集中居住,區域集中供水和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全面普及,農村公交基本實現“村村通”。蘇州市成為全國首個“國家園林城市群”。 十二五蘇州打造長三角核心區域城市群 軌道交通1、2、4號線投運3號線開工規劃建設太湖第二大橋 圍繞打造長三角核心區域城市群的目標,《建議》明確,搶抓長三角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機遇,以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為動力,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發展壯大縣級市城區,增強城市的資源聚集度、輻射帶動力和綜合競爭力,努力把蘇州整體打造成為長三角重要的核心區域城市群。深入實施“東融上海、西育太湖、優化沿江、提升兩軸”的空間發展戰略,完善城市空間布局。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全面提高中心城市在經濟、產業、科技、人才、金融、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首位度,增強要素集聚和輻射帶動能力。加快推進中心城市和縣級市互動發展,增強縣級市城區的樞紐功能,加強縣級市之間的分工與協作。大力推進中心鎮建設,推行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調整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使新型城鎮成為新一輪發展的重要引擎和載體。 圍繞著打造宜居新蘇州、創業新天堂的城市建設目標,《建議》明確,蘇州在“十二五”期間將加快推進以軌道交通、城鐵綜合交通樞紐和城市快速路系統為重點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和承載能力,爭取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含延伸線)、4號線(含支線)如期投運,3號線早日開工,加快市域及與上海軌道交通的線網對接;推進以太倉港為重點的港口開發與航道建設,積極參與蘇南碩放機場擴容建設,規劃建設太湖第二大橋等,進一步完善現代化城市功能。 解讀 蘇州市規劃局總工室主任徐克明 徐克明告訴記者,《建議》在強調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全面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增強要素集聚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同時,提出了發展壯大縣級市城區,增強縣級市城區的樞紐功能,加強縣級市之間的分工與協作,“這是一個大的亮點。”他舉例說,按城市總規,蘇州中心城市規劃面積在380平方公里,如今昆山、常熟兩市的規劃面積分別超過了300平方公里、280平方公里,“這是把一個城市的發展,放在一個大區域里來規劃,重新尋找自己的科學功能定位和發展定向,對原有的城市結構是一個突破。” 《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規劃文本(報批稿)》中,關于城市發展總目標是這樣描述的——構建以名城保護為基礎,以和諧蘇州為主題的“青山清水,新天堂”,建設“文化名城、高新基地、宜居城市、江南水鄉”。對此,徐克明作了說明,與蘇州上版規劃對當時現狀“假山假水,城中園”和規劃“真山真水,園中城”的空間形態描述相比,這一發展總目標強調的是發展模式的轉變,即從追求簡單的經濟增長,轉變為追求社會、經濟、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他認為,“這與建設‘三區三城’、與‘十二五’奮斗目標是完全一致的! 如何把蘇州打造成長三角核心區域城市群呢?《建議》明確,在“十二五”期間,蘇州將深入實施“東融上海、西育太湖、優化沿江、提升兩軸”的空間發展戰略。對此,徐克明說,總規中明確了“城市統籌策略”,也稱“和合戰略”,一共20個字,包括“中核主城、東進滬西、北拓平相、南優松吳、西育太湖”。他向記者介紹,歸納起來,大體意思就是,保護古城,蘇、園、昆東西合軸發展,以相城區為基礎建設北部新城,實現吳中片與南部組團聯合發展,以及保育太湖山水的生態資源和人文環境,保護生態結構完整性,禁止大規模開發建設行為等等。 徐克明向記者介紹,根據總規,蘇州市域城鎮空間結構為“一心兩軸一帶”。他解釋說,“一心”指市域核心,范圍即蘇州規劃區,是市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承擔引領市域發展和長三角區域重要中心城市的職能;“兩軸”即區域中軸和南北發展軸。區域中軸指沿滬寧東西城鎮聚合軸,由中心城區、昆山城區及沿線各鎮組成,是市域發展的主軸。南北發展軸指沿蘇嘉杭南北城鎮聚合軸,由中心城區和常熟、吳江城區及沿線各鎮組成,是市域發展的次軸。此外,“一帶”即沿江城鎮帶。 徐克明認為,《建議》既突出了城市主體的未來發展,又兼顧了區域的整體發展,客觀上順應了把單個城市的集聚輻射功能整合成為區域整體的集聚輻射功能這樣一種大的趨勢,必將帶來居民幸福感的大幅提升。
編輯:jo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