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北京市“十二五”規劃編制
廣納民意共期新愿景 北京市“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已基本編制完成,市民關心規劃涉及哪些具體內容。北京市“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印春1月10日表示,規劃正式發布還需要走最后的程序,不過可以透露,大多數北京市民關心的問題,也正是規劃編制的落腳點,在規劃中都有體現。 貼近民意不回避“硬釘子” 在汽車保有量超過470萬輛的首都,上下班高峰時,開車行駛在道路上感覺是堵,乘坐地鐵的感受是擠,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建設一個便捷通達的城市; 特大型城市的人口還在不斷增加,市民每天面對著越來越多的人流、車流。此外,外來人口特別是流動人口的各種訴求越來越強烈,同在一片藍天下的民眾呼聲越發值得關注; 交通擁堵、人口驟增、垃圾圍城……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著普通北京市民的生活質量,也是擺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道棘手難題。 百姓關注的“小”命題,就是規劃編制的“大”命題。北京市“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印春說,“光靠一兩條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舉措行不通,簡單的行政干預更不符合時代潮流,編制規劃需要統籌謀劃、綜合治理。” 他透露,“十二五”規劃不回避“硬釘子”,將對緩解交通、疏解人口、治理垃圾等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一一給出回答。比如淘汰低端產業的態度更明朗了,居住證和屬地責任制更完善了,人口布局的視野也更開闊了。這一切,都是民意的反映。 惠及民生順應百姓需求 今后五年,你最期望改變的是什么?許多市民的答案不謀而合:希望孩子上學、老人看病能夠更方便;希望自己的工作、家里的房子能夠更改善;希望全家人健康更有保障。 “十二五”期間,北京市的社會保障也將發生實實在在的變化。保障內容從分散向整合轉變;社會福利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轉變;保障從制度覆蓋向人群覆蓋轉變。 劉印春透露,“首次將‘發展惠及人民’獨立成篇,而且放在整個規劃的前邊,這在過去是沒有過的,充分說明規劃對民生的關注。” 據介紹,北京市“十二五”規劃,通篇滲透以人為本的思想,把服務人的發展作為一切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過去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更多注重服務經濟的發展,這次提出“城市服務生活”,就是要在城市的發展和建設中,一切從人的角度來設計,不斷提高人在這座城市的生活品質。 今后五年,北京市將新建和改擴建600所幼兒園,養老床位達到12萬張,建設、收購各類政策性住房100萬套,完成6800公里老舊管線更新改造任務,新增集中連片的城市森林綠地15萬畝等,這一串串數字,為人們描繪出北京的美好明天。 未來五年,北京還將完善食品藥品安全標準,建立食品藥品質量追溯制度,形成覆蓋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的安全責任鏈;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著重加強基層文化服務;全面提高蔬菜等鮮活農產品的本地供應和反季節生產能力,加強社區菜站、農貿市場及超市建設,這些舉措思路清晰、實實在在,使惠及民生真正落到實處。 鼓舞民心文本生動可讀 語言風格的創新,是“十二五”規劃一大鮮明特色。 在北京市“十二五”規劃中,“讓森林走進城市”,“讓綠色遍布鄉村”,“讓河流風貌再現”,“水秀而可近,岸綠且可親”等充滿詩意的字眼隨處可見。 劉印春說,“通過這些形象描述,希望能夠給廣大市民提供一個巨大感知空間,讓大家對未來的發展有更多的憧憬,吸引大家去更好地了解、理解,進而支持規劃的實施。” 據了解,“十二五”規劃在突出政府責任和保證規劃科學嚴謹的同時,對規劃文本采取形象化、愿景式的描述,力求把2015年的北京描述得更加立體。 生動可讀是規劃文本的一大特點。 “為勞動者創造充分就業機會”,“讓每個家庭都有可靠的保障”,“努力實現廣大市民住有所居”等充滿人文關懷、質樸易懂的語句俯拾皆是。在提及應對老齡化問題時,規劃明確提出“為老年人安享晚年營造良好的環境”;在提及首都的旅游、餐飲時,采用“為游客感受文化魅力更好地服務”這樣的描述;談到醫療時,采用“使廣大市民成為健康北京人”的說法。這些質樸清新、通俗生動的語言出現在政府規劃文本中,可讀性很強,讓人耳目一新。 劉印春說:“適應新階段公眾普遍關注社會公共政策的需要,我們在廣聽民意、廣集民智的基礎上,力求編制出一本讓市民愿意讀、讀得懂、理解透的規劃,讓公眾更好地了解發展的政策取向和目標安排。因為,規劃是集眾人智慧凝聚而成,也一定是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才能實現。”(孟為)
編輯:jo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