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高級搜索 |
汶川風景名勝區災損類型與災后重建基本思路(組圖)
第三部分 風景區受災情況總體分析與評價
據不完全統計,受災比較嚴重的四川省、甘肅省、陜西省的風景區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50億人民幣。社會損失及其他間接損失尚未包括在內。 直接經濟損失與間接損失之間的比例估計在1:4-1:5之間。 二、風景區受損的空間特征 風景區受損程度與地震災害的嚴重程度總體上呈正相關關系,地震烈度越高、地震災害分區等級越高的地區,風景區受損越嚴重。按照國家地震局的地震災害分區,重點研究范圍內的風景區位于極災區10處,占25%;位于嚴重災區8處,占20%;位于重災區19處,占47.5%;位于受災區3處,占7.5%。 二、風景區受損的空間特征 從空間分布上看,破壞嚴重的風景區主要集中于龍門山山系中,特別是位于主斷裂帶北川-映秀斷裂帶上的風景區,如龍門山、鎣華山、九頂山、千佛山風景區及臥龍大熊貓棲息地等損毀非常嚴重;位于主斷裂帶東南側的青城山-都江堰、竇團山-佛爺洞、羅浮山-白水湖、李白故里、乾元山等風景區,處于江油-灌縣大斷裂附近,與主震斷裂北川-映秀斷裂帶的垂直距離僅10~40Km,為地震影響嚴重的地區,這些風景區受損較嚴重。而分布于阿壩州高原之上的風景區如九寨溝、黃龍等,與主震斷裂帶北川-映秀斷裂帶的垂直距離約15~100公里,屬于地震的影響區域,受災相對較小。 從風景區內部看,災損分布也是不均勻的。災損最嚴重的地段集中于峽谷景區和高陡邊坡、深切河谷、軟弱巖組、斷裂帶等不良地質條件區,例如青城山后山飛泉溝、五龍溝受損嚴重,而前山受損較小。因此這也為災后風景名勝區的分階段盡快恢復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風景區災損原因初步分析 1、地質運動的影響 ![]() 本次發生地震的地區,位于斷裂構造密集、地震活動頻繁的龍門山斷裂帶上。地震斷裂帶處于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西北邊緣的交界地帶,這一帶水系發達、山岳聳立、風光秀美,是風景名勝資源非常集中的地區。因此地震中釋放出巨大能量,對風景名勝資源、建筑物等產生極大的直接破壞。 此外,本次地震釋放能量的速度比較緩慢,由此引發余震不斷,這樣加劇了地震對地形地貌、地表建(構)筑物的破壞作用。 2、次生地質災害的影響 地震次生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崩塌、雪崩、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沉降、堤壩滲漏、堰塞湖以及墜石等。這些地震次生地質災害損毀風景名勝資源,威脅居民與財產安全,損毀農田、廠房、居民建筑,毀壞交通道路和基礎工程設施,淤積水庫等等。 3、人工建設的影響 人工建設加大了地震帶來的破壞作用。風景區中的交通道路兩側更容易發生山體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質災害現象。有的路旁擋土墻結構不合理、建設標準不夠,有的建(構)筑物選址不當,有的建筑沒有采取加固、支撐措施,這些都加劇了地震的破壞作用。 4、設防標準不足的影響 主要是針對風景區內農村的房屋建筑而言,它們絕大多數是村民自建,部分建筑的建設難以達到相應的設防標準,致使房屋建筑倒塌損毀很多,還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
根據現場調查分析,規劃認為:汶川大地震對災區內風景區造成的破壞是全面的、巨大的主要是風景區的風景資源、游覽條件、各類設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居民生產生活受到極大破壞,經濟上損失巨大,對風景區的資源保護和旅游發展不利影響很大。但是整個災區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最典型的自然景觀基本保存完好,風景區在各受災省域旅游產業中的核心資源支撐作用沒有改變。四川省作為我國風景名勝資源大省的地位沒有動搖,甘肅省和陜西省的主體風景資源未受嚴重破壞。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