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劉秀晨:城市園林規劃設計的趨勢與感悟(組圖)
摒棄浮華落真本 圖為劉秀晨在第二屆全國中小城市園林綠化工作研討會上發言 作者簡介:劉秀晨,男,1944年2月生,山東濟寧人,回族。1986年加入九三學社。現任九三學社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北京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園林局副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1961年至1965年就讀于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1965年至1989年歷任石景山區園林局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副局長。1989年至今任北京市園林局副局長。曾任九三學社第九、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八、九屆北京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六、七屆北京市政協委員,第八、九屆北京市政協常委。
規劃建設城市園林綠地是人類在實踐中認識城市、規劃城市過程中,最偉大的發現、最重要的進步。城市建設和城市化進程在我國方興未艾,導致城市園林建設“如火如荼”,進入“巔峰”。大規模的城市建設熱潮迫使城市建設的決策者想到,以城市性質、功能、文化和區域定位為基礎,制定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作為城市中、長期綠地建設的依據和目標。如何把這些畫在總圖上的規劃綠地加以逐步實現,除了各種必要的程序,主要是具體落實園林綠地的規劃方案和詳細設計。
一 城市園林規劃設計的趨勢:國際與傳統的對接 ![]() 園林設計應該說在我國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說它古老,是因為我們的造園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有一批在世界上堪稱絕佳的傳統園林范例和理論。再加上我國異常豐富的園林植物資源,曾榮幸地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說它年輕,是由于這門學科在實踐中發展、演變和與現代社會的融合接軌,又是近幾十年的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園林規劃設計業內人士很少,加上國力有限,除了個別優秀作品外,總體上還處于比較初級的水平。受傳統園林和前蘇聯城市與居民區綠化以及文化休息公園理論的影響,一般地講,軸線、景區,山水綠地加上傳統的或革新式的園林建筑符號,成為園林設計的普遍模式。人們心目中的公園形象,基本上是綠蔭下的亭臺。 ![]() 九十年代以來,經濟發展了,城市化的進程帶動了全國城市園林設計的繁榮。隨著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園、綠化廣場為代表的公共綠地,愈加成為城市的現代標志。成為城市環境、生活品質和文化追求的必然。城市園林生態、景觀、文化、休憩和減災避險的功能定位,逐步被業內認同。從傳統園林到城市綠化再到城郊一體化的大地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的觀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領域也在拓寬。設計人員在實踐中不斷結合國內的情況,在繼續從傳統文脈中吸取營養的基礎上,吸納國外的一些新思潮、新理念,順應現代生活的需求,創造了一批較好的作品。 不少風景園林師不僅主導著園林規劃設計,還參與城市總體規劃,介入城市設計,從更大更寬的層面上發揮著作用。城市園林規劃設計所走過的路是在不斷探索、創新并與時俱進的。這些實踐反過來又豐富完善著現代園林的設計理論。專業人員在社會思潮、學術動向和決策者的喜惡的夾縫中苦苦地摸索、追逐、捕捉,以求適者生存。 ![]() 總體上講,規劃設計主流是好的。但是要找到既能為群眾喜聞樂見和專家認同,又能成為城市傳世經典之作的還不多。 現代園林不是發達國家的專利。正如我們有傳統園林文脈一樣,諸如英國的疏林草地、法國的整型式園林、意大利臺地、日本的枯山水等等,各國都有自己的傳統文脈。隨著國際交往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導致城市現代生活的趨同。園林同城市規劃、建筑各學科一樣,都在盡量保留傳統文化個性的前提下,順應城市發展的大潮,其成果都具有社會思潮和現代生活反哺的印記。因此,城市園林在繼承文脈和走向國際化兩方面將并存。一個多元化園林創作的趨勢將不可避免。 時代感可能帶來走向國際趨同的一面,文脈又讓我們不時從民族、地域中尋找到文化亮點。兩者在高層面上的對接,這可能是新世紀園林文化的趨勢和眾生相。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