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kstxie.cn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世博綠地系統規劃研究
2 上海世博會綠地系統 依據世博園總體規劃,結合現狀調研,在對世博園區綠地系統的功能結構和構成等方面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從先進理念出發,呼應總體規劃、體現世博主題和會后持續利用,努力實現"綠色世博、生態世博"的戰略目標。 2.1 綠地系統規劃理念與原則 圍繞世博主題,構建和諧城區。綠地系統規劃把生態性與文化性相融、整體性與特色性并存、共享性與層次性互動作為三條核心理念,并貫穿綠地系統規劃始終。 2.2 規劃原則 (1)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功能觀;園區內各種綠地應體現生態功能,安全功能及影觀功能等。構建多種功能組合、多種效益疊加的綠地系統。 (2)發揮本底資源優勢的生態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黃浦江在園區內穿越的條件,重點做活"水"的文章,凸現"藍"、"綠"交融的世博景觀亮點,創造特有的城市公共綠化空間。 (3)追求民族特色的文脈觀;傳承歷史文脈,弘揚城市精神,將傳統的中國園林文化與蓬勃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有機會融合。 (4)可操作前提下的創新觀;在充分發揮本土植物優勢的同時,重視新品種的引種及應用,建立新型代植物群落;嘗試節約型綠化和后續利用的新模式。 ![]() 圖1 綠化布局結構 2.3 綠地系統布局與結構 2.3.1 綠地系統布局 世博園區綠地系統以世博公園為核心,以軸線大道、步行景觀帶、浦江景觀帶和網狀道路綠化為主體骨架,構建綠環圍繞、綠楔綠網交織、綠鏈相接的生態網絡布局(圖1)。 通過綠地體系的生態網絡布局,強化各功能片區、場館間特色景觀林緊密聯系,形成綠化景觀完整系統。同時綠地也是組織人流、保障安全的重要場所空間。 ![]() 2.3.2 綠地系統結構 世博園區綠地總體結構以"一核、一軸、兩帶、多楔"為主,由黃浦江向兩側城市空間延伸,突現"藍綠相依,綠網交織,綠楔深嵌,綠鏈相接" 的生態網絡系統結構特征(圖2)。 一核--世博公園;世博公園是全園最主要的公共活動區域,位于世博園中心濱江區塊,是一處大型生態型游憩公園,也是園區的綠色核心。 一軸--世博大道綠化;世博大道綠化是世博區景觀綠化空間層次上南北向軸線的重要復合型綠化廣場型空間,軸線與黃浦江交匯處形成景觀高潮。 兩帶--濱江綠帶、緩沖綠帶;濱江綠帶:黃浦江兩側各有一條濱江綠帶沿江展開,同時串聯起世博園區各展館組團綠化。緩沖綠帶:世博園區與城市相接地區設置大型綠化帶,滿足停車等功能要求。 多楔--多個楔形綠地;核心區域外的場館內有多條楔形綠帶垂直于浦江,使江面景觀和濱江綠帶滲透到園區內外。同時利用沿江防汛標高和自然標高的落差,塑造高低起伏的坡地景觀。 2.4 綠地系統分類規劃 根據綠地的不同功能布局和景觀特征(圖3),將規劃 范圍內綠地分為濱江綠地、活動綠地、景觀綠地、道路綠化和廣場綠化等五種類型。其分類控制規劃如下: ![]() 2.4.1 濱江綠地 濱江綠地是沿江分布的體現生物多樣性的永久性綠地。主要包括黃浦江、白蓮涇兩岸的濱江綠帶,寬度為100米左右。充分體現黃浦江兩岸自然生態格局,提供適宜物種棲息空間,保護兩岸的物種多樣性;滿足城市居民休閑游憩和世博期間各種活動的需要。提高可達性與親水性。主要有:濕地園,綠園,觸摸自然園等。 2.4.2 活動綠地 活動綠地是適應開展大量活動的綠地,為永久性綠地,主要分布在園區中心濱江區塊,是全園最主要的公共活動和標志性景觀區域,也是園區的綠色核心。活動綠地是重要的防災避災場地,要考慮生態、景觀功能,同時也能適應大量人流活動,形成結構合理、自我維護的植物群落。并突出保健植物、抗污染植物、芳香植物、引鳥植物的應用,提高其比例。 浦東強調以植被綠化為主的自然生態環境景觀;浦西景觀規劃突出人文特色,發揮原有造船廠遺留的歷史資源優勢。以高大的常綠與落葉喬木為骨架,形成都市森林景觀。 2.4.3 景觀綠地 景觀綠地包括場館片區之間和公共建筑之間的景觀綠地和世博園區與外圍之間具有一定防護功能的帶狀綠地,景觀綠地著重突出綠地景觀效應和游憩功能,其中有防護功能的綠地需兼顧凈化空氣、減輕噪音污染等功能。 景觀綠地分為永久性和臨時性景觀綠地。永久性景觀綠地通過喬木的種植加強覆蓋率,提高綠化覆蓋面積。臨時性景觀綠地,以草坪、花灌木配置為主,配以臨時性的小品或雕塑、座椅等。以上三類綠地控制指標(表1) 表1 濱江綠地、活動綠地、景觀綠地控制指標表 綠地類型 控制指標 凈綠地率(%) 喬木覆蓋率(%) 硬地率(%) 喬、灌、草比例(覆蓋) 永久 臨時 永久 臨時 永久 臨時 永久 臨時 濱江綠地 80-95 / 50-80 / 5-20 / 2:1:1 / 活動綠地 70-80 / 70-80 / 20-30 / 5:1:3 / 景觀綠地 60-70 60-70 60-70 20-30 30-40 30-40 6:1:1 1:1:2 2.4.4 道路綠地 道路綠化是沿園區道路兩則的道路綠化,包括行道樹和路側綠化、分車帶和交通島綠化等。行道樹應以常綠喬木為主,下木宜以常綠灌木、常綠地被為主。行道樹株距除小喬木外,大喬木株距應大于6米。 2.4.5 廣場綠化 根據廣場空間的不同功能和景觀特征,規劃區內廣場可分為綜合性廣場、展會廣場、集散廣場等三種類型,廣場綠化根據其類型分類布置。 綜合性廣場是世博園區內的核心廣場,具有大型慶典、禮儀接待、綜合演出、大型展示等功能,也是重要的人流疏散避難的場地與通道。其綠化以草坪、灌木、樹陣綠地與廣場硬地相結合,綠化覆蓋率不小于20%。廣場周邊布置休息座凳等景觀小品。 展會廣場是展館之間和展區之間的室外廣場空間,為各展館區提供室外展示、小型演出、游人休閑活動、排隊等候及人流疏散的場地空間。綠化以喬木為主,形成樹穴、座凳相結合的景觀小品,綠化主要以可移動的植物種植方式為主,如盆栽植物或植物箱等。綠化覆蓋率不小于10%。并設置與展館建筑和廣場環境相適應的各類景觀小品。 集散廣場是人流疏散的廣場空間,由主、次出入口廣場和展區間提供人流集散作用的廣場空間組成。集散廣場綠化以大喬木樹陣為主,周邊可設置景觀坐凳和樹池相結合。綠化覆蓋率大于5%。 資料提供:荷蘭尼塔 (NITA)設計集團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