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東:為了天邊一抹彩霞(多圖)
——訪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院長李存東
彩色的云霞,并不象彩虹那么有規律,它很隨意,好像抽象畫一樣,有一種朦朧的美,這種美是一種內心的驅動力,對于像李存東一樣的景觀設計師,對于他的團隊來說,彩霞是他們的追夢,為了天邊觸手不可及的彩霞,他們一路探索追尋,腳步永不停止卻永遠堅定。
——采訪題記
走本土化的景觀設計之路 景觀設計是一個西方外來詞匯,又稱景觀建筑學,是發生于英、美資本主義成熟時期的新興學科,典型案例是紐約的中央公園、華盛頓的中軸線景觀以及英國的一些公園設計。 “景觀設計”的名詞在中國源起較晚,但是它所涉及的工作在中國卻早已有之,只不過它是以 “園林設計”為人們所熟知。中國的園林藝術源遠流長,無論是小家碧玉式的蘇州園林,還是氣勢恢宏的皇家園林,中國園林都令人嘆為觀止,也令全世界競相追逐,可以說,中國園林的文化復興要比建筑對西方現代化的追隨更加具有文化的自省力和感召力。
李存東說:“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一直在追逐、模仿西方的景觀設計風格,這樣只能是跟在別人的后面,其實,中國的風景園林設計在全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風景園林的‘根’是在中國。作為本土的設計師們來說,怎樣在西方‘景觀設計’的概念下,充分挖掘出我們自身最深厚的文化內涵,將中國傳統園林文化發揚光大,發揮傳統文化更深層次的影響,才是更多值得深思的問題,而這,也是我們的最終出路。”
景觀設計的“精品路線”
發揚中國傳統園林文化,這是李存東在設計中堅持走的自主創新道路,在自覺或不自覺中將這種觀念注入到景觀設計中。中國的園林文化講究“天人合一”,在景觀設計中,李存東和他的團隊也把環境保護作為重要的考慮因素,要“以人為本”,更要“以環境為本”。
李存東主持的2008奧運會國家主體育場(鳥巢)景觀設計案例中,在景觀設計時保留了老樹,保留了原本屬于自然的東西,幾乎是在察覺不到的情況下,逐漸地將城市地平面緩緩抬高,從而形成了國家體育場的基座。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他們將現代技術和傳統工藝進行融合,努力營造傳統中國式花園的意境。
景觀設計是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在國內發展起來的,其過程難免沾有功利性的東西,在設計過程中,李存東堅持的是對意境的追求,對心靈的去功利化的追求,他們堅持的是“精品路線”。
“我們從2001年底開始做景觀設計,開始也很困難,但是我們堅持走‘精品路線’,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也推掉了一些項目,有誘惑,但我們更堅持自我。十年過去了,現在的發展比較令人欣慰,環藝院現在已有80多人,景觀40多人。”李存東說, “秉持著走精品路線的思路,我們慢慢地得到了業內同行的認同,我們不盲目擴大規模,我們希望有潛力、有能力、有思想的頂尖人才加入我們的團隊。我們擁有國家級的顧問團隊,我們是規劃師、建筑師、室內設計師、景觀設計師、機電工程師、生態工程師、環境藝術師等優秀人才的智慧集合。高端的人才儲備使我們敢于面對任何挑戰。”
這是一支強大的隊伍,他們擁有力量,這種力量不僅來源于他們自身,更多來源于他們的合作伙伴。一流的建筑學院、藝術學院、園林學院、科研院所是他們科研和技術創新的基地;最高的行業協會學會是他們行業發展的依托;政府的信任、業主的支持、同行的幫助使得他們的朋友遍及海內外。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是他們力量的源泉。整合社會資源,與學校等各方的合作關系也在穩步推進中,總而言之,“精品路線”是他們強大發展的有力法寶。
編輯:xiujuan
相關閱讀
關于推進我國園林文化國際影響力的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體學習時曾強調指出:中華文化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們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詳細】
園林水系池岸景觀設計
近來,環境景觀越來越注重水體,無水不靈;有的房地產公司還提出戶戶開門臨水的要求。而在實際操作上,水面邊岸則是易被忽視且不易設計、施工好的項目。其所占投資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討。【詳細】
成功的景觀設計輕松拯救空間顏值
近年來,人們對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的要求在不斷的提升,對于自然的向往也越來越強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