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植物園集錦(二)——武漢植物園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植物園就是一睹植物們風采的最佳地點了。由于地域和自然環境的差別,不同地方的植物種類、形態和生長習性各有不同,所以各地的植物園都自己的特色植物。而且,植物園不僅在向普通人普及宣傳植物知識,同時還承擔著保護植物多樣性等植物研究任務。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下中國各地的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以下簡稱武漢植物園)籌建于1956年,1958年11月正式成立,為我國解放后最早建立的國家植物園之一。在其50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數次隸屬關系及名稱的變更,2003年10月,根據中國科學院提出的“三園兩所”戰略布局,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武漢植物園面向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中國內陸水環境健康兩個國家重大需求,瞄準世界植物學研究前沿,推行“物種保存(Resources)—科學研究(Research)—利用(Resolution)”的3R模式,設置有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中心、水生植物中心、生態中心、園藝中心等5個中心,重點圍繞植物保育遺傳學與遺傳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水生植物生物學與內陸水環境健康、流域生態學與大型水利工程生態安全、資源植物學與經濟植物產業化等學科領域開展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研究。現有植物學、生態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生物工程、環境工程等5個碩士學位培養點,植物學、生態學博士學位培養點,生物學博士后流動站。
現建有國家種質資源圃(獼猴桃)、中科院水生植物與流域生態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濕地演化與生態恢復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綠色農業技術集成與發展中心果蔬花卉分中心、湖南省園林植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三建委“三峽庫區消落區生態環境監測重點站”及6個遷地保護基地、4個所級野外臺站等較完善的科學研究平臺體系。
作為國家植物資源儲備和植物遷地保護的綜合研究基地,武漢植物園現收集保育植物資源1萬余種,建成世界上涵蓋獼猴桃遺傳資源最廣的獼猴桃專類園、世界最大的水生植物資源圃、華中最大的野生林特果遺傳資源專類園、華中古老孑遺和特有珍稀植物資源專類園、華中藥用植物專類園等15個特色專類園。
同時,武漢植物園也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林業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和武漢市科普教育、環境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北省禁毒科普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
武漢植物園同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4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交流關系。2007年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世界植物園大會(首次在亞洲舉辦)。武漢植物園的國際影響力正在不斷提升。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武漢植物園確定新的發展思路:立足華中,面向全球,收集保護亞熱帶和暖溫帶戰略植物資源;拓展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濕地恢復與大型工程生態安全兩大優勢領域,引領我國特色農業種質創新與產業發展、水生植物與水環境健康和大型工程區生態修復技術的研究,成為國際同領域具有強大競爭力和重要影響的研究機構;進一步提升科普開放能力,成為世界知名的生物多樣性與環境教育基地。服務國家生物產業、生態安全及全民素質教育的戰略需求,建成世界一流植物園。
杜鵑園
聯誼亭
相關鏈接: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中國和德國屋頂花園發展對比
玫瑰姐計劃在4月份去德國,先在網上搜了一些德國攻略,找到了德國屋頂花園的文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