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農業觀光園地方標準出臺
由江蘇省園藝技術推行站、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等結合起草的《農業觀光園建立標準》7月29日經過省有關部門的審定,并正式在全省推行。
該標準涵蓋了資源環境維護、綠色產業開展、生態設備建立、農家樂場所規劃、農園衛生標準等六大項27小項建立規范。
相關: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規范的根本想象
(河北農業大學河北保定071000)摘要:為標準農業觀光園的規劃設計,進步觀光園建立的綜合效益,本文對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的相關概念停止了界定,闡述了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編制的普通規則,討論了園區選址、資源調查評價、客源市場剖析等前期調研工作的準繩請求,明白了主題定位、容量計算、功用分區與分區規劃設計,及大門與邊境、園路、集散廣場、水系、假山與置石、建筑物、綠化、環保、平安、標識系統、旅游線路等規劃設計內容的詳細請求等。
目前,農業觀光園如雨后春筍。但在快速開展的同時,也有一些觀光園存在著市場定位不精確、特征不鮮明、市場吸收力不大,經濟效益差等問題,這些問題的主要緣由之一是前期的規劃設計就沒有做到位。為標準農業觀光園新建、擴建和改建的規劃設計,進步農業觀光園建立的綜合效益,本文界定了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的概念,討論了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編制的普通規則、前期調研工作和規劃設計的詳細請求等。
1相關術語的界定
1.1觀光
觀光是指個人分開日常生活環境至他處所停止的休閑和游憩活動。
1.2農業觀光
農業觀光是以農業消費場景、消費景觀、田園風光為主要吸收物的觀光活動。
1.3農業觀光園
農業觀光園是在特定區域內樹立起來的,以農業消費、農產品加工、欣賞、文娛、采摘、體驗勞作、垂釣、實驗、實習、科技示范、住宿、品償、農產品買賣等為主要目的的果園、菜園、花園、漁場和動物養殖園等。其中農業消費依然是觀光園的首要功用,其它功用均是在最大限度滿足該功用的前提下演化構成的。另外,此處定義的農業觀光園不包括以下對象:一是以鄉村聚落,或鄉村特有民間文化、中央風俗、民俗風情等為主要欣賞對象的村鎮;二是以植被景觀為主體的森林公園或名勝景色區;三是以地質地貌為主要景觀的地質公園;四是以維護珍稀物種、群落、生態系統和景觀為主要目的自然維護區;五是沒有恰當邊境、面積很大、欣賞期十分短的田園式賞花區域;六是大面積的自然牧場。
1.4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
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是指為運營、管理和維護觀光園,使其發揮多種綜合功用,而對各農業及旅游等要素所作的統籌謀劃、總體部署和詳細布置。
2普通規則
規劃設計編制單位必需具有規劃設計資質。規劃設計編制要堅持以資源為根底,以客源市場為導向,以可持續開展目的等準繩停止。編制程序分任務肯定階段(詳細包括拜托方肯定編制單位,制定項目方案書,甲乙方簽署編制合同等)、調研階段、規劃設計階段、征求意見階段。規劃設計編制中倡導和鼓舞新辦法和新技術,并停止多計劃比擬。規劃設計成果應包括規劃設計文本、圖件和附件。評審并經主管部門檢查批準后的觀光園規劃設計,具有權威性,必需嚴厲執行。本文未討論到內容的規劃設計,應契合國度的相關法律、法規及相關專業規范或標準。
3前期調研工作
3.1園區選址
園區最好應選擇已具有一定根底、范圍和效益的地段,經過改造、完善建立而成。園區應盡可能選擇在地貌類型、景觀類型、生態系統、物種具有典型性或珍稀性的地段。在一定區域范圍內,要做到觀光園的類型和特征互補,防止近間隔反復建立。
3.2資源調查評價
最大限度地搜集園區所在地域及園區詳細地段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交通條件、產業開展概略,觀光旅游資源現狀,及已有的相關規劃設計成果等。在此根底上,停止三方面的細致調查及一個綜合評價剖析。即一要細致調查園區的自然資源要素,詳細包括農業資源的典型性、多樣性和稀有性,農產品的營養價值和衛生保健效益,各種植物特征及其季相變化,調查評價地表水質量和大氣質量情況。二要細致調查園區的各種人文資源要素,詳細包括歷史遺址、民俗風情、文學藝術、宗教影響等。三要細致調查園區所處的區位條件,詳細包括園區距大中城市的間隔、公路等級,園區資源與臨近其它觀光資源的組合性、互補性等方面的狀況。四要對觀光園的開發潛力和效益停止全面綜合的、科學客觀的評價。
3.3客源市場剖析
對觀光園客源市場的需求總量、地域構造、需求時間、需求特征、消費構造等停止全面調查、預測與剖析,肯定園區開發所面對的主要客源市場范圍及其特征,增加園區規劃設計和開發建立的針對性。
4觀光園的規劃設計
4.1主題定位
依據園區的資源特征、客源市場特性和區位條件特征,在剖析所規劃園區本身優勢、優勢、時機和要挾,及周邊觀光基地特征的根底上,肯定園區的主題。肯定的主題必需有新意、有特征、有吸收力。
4.2容量計算
必需肯定觀光園的游人容量,作為計算各種設備的容量、個數、用空中積、環境維護及其他管理的根據。普通用面積計算法測算游人容量。其計算公式為C=A/a,式中:C為合理環境容量,A為園內可游面積,a為人均占用的適合旅游面積,普通取100m2/人。關于地勢較陡、成線性規劃的園區,可用游線容量法測算游人容量。其計算公式為N=H/A,式中:N為合理容量,H為游線長度,A為人均占用的游線長度,普通取10m2/人為宜。
4.3功用分區與分區規劃設計
功用分區應遵照“區內類似性、區間相異性,及堅持鄉村風貌、消費環境和典型地物的完好性”等準繩停止。園區普通分為消費體驗區、接待效勞區、文娛活動區和辦公管理區等。園區間普通以道路作為分界限。
消費體驗區普通為最大或最重要的功用區,應表現觀光園的主要特征,成為觀光農園的主要賣點。要依照無公害消費、綠色消費和有機消費規范,著力培育具有欣賞價值的種植、養殖或加工種類,及消費運營管理形式。要融消費性、欣賞性、文娛性、興趣性、科教性、學問性、文化性、參與性于一體。接待效勞區是用于相對集中建立賓館、飯店、購物、醫療等接待效勞項目及其設備的區域。一切效勞設備的數量和范圍應與游人范圍相順應,高中低檔相分離,時節性與永世性相分離。倡導將賓館、飯店等永世性建筑建立在觀光園的外圍地段或園外。文娛活動區是為延伸觀光園主題、豐厚游客活動內容、增加游客停留時間,特地開拓用于游客文娛活動的區域。文娛設備的選址不得毀壞園區景觀和自然環境,到達地形、景物、景觀與設備的最佳組合。文娛設備的選擇應表現觀光園的特性,集學問性、興趣性和文化性于一體,力圖新、奇、特。辦公管理區位置應既蔭蔽又通達,該區的建筑作風應與周邊風光融為一體。
4.4大門和邊境規劃設計
園區出入口可分為主出入口、次出入口和專用出入口。出入口的位置應與園外主要交通干道、園內主園路相銜接。園門方式可據需求,選擇柱墩式、牌坊式、房屋式、門廓式、墻門式、門樓式等。但越來越趨向于不設圍墻,或用籬垣式圍欄作為園區邊境。
4.5園路規劃設計
園路規劃設計應與地形、水體、植物、建筑物及其它設備規劃設計統籌思索,使道路系統同時具有消費、觀光、防護等多種功用。園路可分為主園路、次園路、游步道、汀路和棧道等類型。主園路應銜接園區出入口、各功用區、主要景點;規則式規劃的園區主路要直,自然式規劃的園區主路要曲,曲時要大曲率,構成環路,不以捷徑為原則;主園路在平面上構成園路系統的骨架,起到引導旅游和辨認方向的作用。主園路路面寬度必需>5m,縱坡應<10%,否則應設計為盤山路或作防滑處置。橫坡宜<2%。轉彎半徑必需>13m。次園路要延伸到各功用區;路面寬度為2-4m;縱坡宜<18%,否則路面或作防滑處置,或設計為盤山路,或設計為臺階。游步道為游人玩耍、漫步、探幽尋勝之小路,寬0.9-1.2m。汀路宜用于淺水河灘、寧靜水池、山林溪澗、草地等地段;寬0.6~0.8m;可據園區特征選擇墩式汀步、板式汀步、荷葉汀步、自然山石汀步和仿自然樹樁汀步。山路經過峭壁時,可設置棧道。據詳細狀況可選擇立柱式、斜撐式和插梁式。一切類型的園路在地形險要的地段必需設置護攔等平安防護設備。主園路必需整體鋪裝;次園路可據詳細地段的特性,選擇整體或部分鋪裝;游步道鋪裝與否均可,選擇鋪裝時可根據主題將路面設計為圖案,增加文化內涵。倡導運用植草格(嵌草磚)作為人行道的鋪裝資料。園路密度不宜超越12%。當園路靠近建筑時,建筑要面向道路、恰當遠離道路。當次要園路遇到建筑時,可轉化為廊;遇水可轉化為橋、堤、汀步等。空中交通可采用馬車、牛車、電瓶車等,水上交通主要由各式木筏、皮筏、竹排等。
4.6集散廣場規劃設計
集散廣場主要分為停車場和活動廣場。依據需求在園區中心位置或入口處外側設置停車場,其面積可據觀光頂峰時的最大停車數量停止測算。倡導運用植草格(嵌草磚)作為停車場的鋪裝資料,并在植草格種植耐淺踏的外鄉草本植物。可據需求在出入口內、出入口外、園內主要建筑前、園區中心等地段設置活動廣場。活動廣場的鋪裝資料以當地消費的石材、地磚、木材等為宜,最好應設計為由不同資料及顏色搭配組成的圖案。集散廣場周邊宜種植適量的遮蔭樹,設置適量的休息座椅。
4.7水系規劃設計
為滿足造景需求,可設置溪、河、湖、水池、噴泉和瀑布等水體景觀。據水源和地形等條件,肯定園區水系的水量、水位、流向及相關配套設備的位置,應保證園內一切設備在20年一遇的最高水位時不被水淹。游船水面、游泳水面和欣賞水面的規劃設計應契合CJJ48-92第3.2.7條之規則。倡導多應用自然駁岸;人工駁岸的外形及用材應與環境諧和。
4.8假山與置石規劃設計
據需求可在園區周圍、園區一角、出入口正面堆疊假山或和疊石。疊山時必需同時統一思索平安、護坡、登高、隔離等各種功用請求,假山上供游人進出的山洞,必需保證通風好、不積水。依據需求可在恰當地段,采取孤置、對置、群置、散置等方式停止疊石。
4.9建筑物規劃設計
有文物價值和留念意義的舊建筑物應加以保存,并分離到園內景觀之中。新建建筑選址應避開生態系統脆弱地段、珍稀物種散布地段、景觀敏感地段,與地形、地貌、山石、水體、植物等其他造園要素統一諧和。范圍和體量宜小忌大,應保證自然景觀的主體性,滿足需求、與游人容量相順應即可。建筑資料宜因地制宜,建筑顏色應與園區總體景觀顏色相順應,使建筑掩映在總體環境中。根絕樹立旱廁,倡導建造生態廁所。其數量與蹲位設置應與游人容量和游人散布密度相順應。面積>10hm2的園區,應按游人容量的2%設置廁所蹲位(包括小便斗位數),<10hm2者按游人容量的1.5%設置;男女蹲位比例為1~1.5∶1;廁所的效勞半徑不宜超越500m。在游人需求停留,或風光漂亮的地段,應設置桌椅,其數量應按游人容量的20%~30%設置,但均勻每1hm2陸空中積上的座位數不低于20個,不超越150個。整個園區不同地段桌椅的空間散布情況應與游人的空間散布情況相順應。
4.10綠化規劃設計
原有的古樹名木必需加以維護,必要時須采取加固設備,不得栽植纏繞古樹名木的藤本植物。綠化植物種類選擇應本著“適地適樹,植物的意味意義,與園區主題、田園風貌及及其周邊其它環境相交融,以消費性植物為主,欣賞植物為輔,季相變化明顯,綠化與美化相分離”等準繩停止。墻隅綠化倡導以垂直綠化為主。鋪裝場地周邊以喬木列植、灌木叢植、草本群植的方式停止,場地內以喬木孤植、植草格內種植耐蹂躪草本相分離的方式停止。路旁綠化以喬木列植為主,恰當配置少量花灌木,以構成林蔭路為宜。路口與道路的轉角處以花壇、花境等方式,巧設對景、障景、透景,以給游人以生動變幻的視覺感受。喬木與各種建筑物、構筑物和工程管線的程度間隔,應契合CJJ48-92附錄二、三的規則。
4.11環保規劃設計
應按游人容量控制游人范圍,當游人范圍超越游人容量時應按預先設計的緊急預案停止分流和調控。必需經過在園區恰當地段設置宣傳廊、警示牌等措施,壓服奉勸游人、調控游人行為,將游人對環境及設備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衛生最低請求應到達GB/T17775規則的A級旅游區(點)規范。空氣質量應到達GB3095規則的一級規范。空中水環境質量最低應到達GB3838規則的二類規范。各項設備設備必需契合國度相關的環保請求,嚴禁形成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4.12旅游平安規劃設計
旅游平安最低請求必需到達GB/T17775規則的A級旅游區(點)規范。
4.13導游標識系統的規劃設計
在觀光園境地、出入口、景點、游徑端點和險要地段,應設置明顯的標識,以到達指示界線、指引方向、論述園規、引見狀況、提示正告等目的。標識的顏色和規格,應據設置地點、提醒內容和詳細條件停止設計,并與周邊環境相諧和。欲提升為國度級的農業觀光園,其標識中的文字應含中、英兩種文字,其標識中的符號應契合國際慣例。
4.14旅游線路規劃設計
規劃設計內容包括旅游線路上包含的景點(節點)數量、訪問若干景點的先后次第(途徑)及在何處何時做何事。規劃設計應遵照游客利益最大化、游客本錢(所走路途,所用時間和費用)最小化、景點時空次第漸入佳境等準繩停止。
-------------------------------------------
作者簡介:秦安臣,男,河北農業大學園林與旅游學院教授、博導,保定市旅游開展研討會副會長。近年主要從事生態旅游和休閑農業的教學與科研工 作。掌管編制的河北省中央規范《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標準》(DB13/T1079-2009),已于2009年6月16日起開端施行。掌管完成相關研討課 題10余項,發表相關學術論文30余篇。E-mail:acqin@163.com。
編輯:xiaxiaolin
相關閱讀
農業部決定自今年起實行黃河禁漁期制度
環境保護部日前批準了《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將從2018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與原來施行的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相比,新標準在控制船舶污染物排放上將更加嚴格。【詳細】
河南與歐洲合作發展物流和花卉產業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儲亞平在鄭州會見了來豫訪問的歐洲議會議員代表團一行。【詳細】
以新理念引領新型城鎮化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加快推進。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城鎮化質量不高、農民工市民化滯后、人口過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城市病”等問題。應該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化解和預防城鎮化出現的問題,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詳細】
苗木產業“互聯網+”高峰論壇在昆明成功舉辦
由云南省觀賞苗木行業協會、昆明市苗木行業協會共同主辦的“2017年第四屆中國昆明國際觀賞苗木展覽會苗木‘互聯網+’高峰論壇”日前在昆明宜良縣舉辦。電商界的精英圍繞苗木產業標準化的制定及在“互聯網+”背景下行業升級轉型等主題,剖析了苗木電商的現狀與趨勢,與近百名參會者進行探討與交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