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讓創新人才破土而出
教育要發展,就要促公平、提質量。如何加快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教育提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內容。兩會結束后,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就此進行解析。
記者: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并不是一個新的話題,我們在政策制度上己經作了哪些努力?
杜玉波:長期以來,我國教育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但也應看到,我國在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教育規劃綱要在全面部署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初中能力的基礎上,專門設計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試點項目,爭取近些年有所突破,取得較大進展。
這些試點包括:鼓勵高等學校聯合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支持有條件的高中與大學、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創新人才培養研究和試驗,建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等等。
記者:各學校和各地方進行了哪些探索?是否成功?
杜玉波:近年來,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已經在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例如,北京大學2001年成立“元培學院”,清華大學從1998年建立數理基礎科學班開始進行了一系列探索,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建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大學2005年成立“竺可楨學院”,南京大學2006年成立“匡亞明學院”,復旦大學2006年成立“復旦學院”等,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多樣化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為了盡快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試點,根據教育規劃綱要和人才規劃綱要的部署,教育部、中組部、財政部共同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以下簡稱“拔尖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優勢基礎學科建設一批國家青年英才培養基地,建立高等學校拔尖學生重點培養體制機制,吸引最優秀的學生投身基礎科學研究,形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良好氛圍,努力使受計劃支持的學生成長為相關基礎學科領域的領軍人物,并逐步躋身國際一流科學家隊伍。
“拔尖計劃”先行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等領域,選擇了19所高校實施。教育部成立了由國內外著名科學家組成的專家組,負責審定實施方案、選拔入選黨校、指導各校的實施工作。參與高校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采取自主招生、二次選拔等途徑,遴選有興趣、有發展潛力的學生進入該計劃學習。建立試點學院或試點班,創新拔尖學生培養機制。例如,北京大學在“元培學院”的基礎上,建立基礎學科項目組;清華大學選擇已有基礎的是基礎科學班、錢學森力學班、計算機科學實驗班,聯合實施“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各高校積極借鑒國際一流大學的先進理念和模式,對培養方案進行整體設計。很多學校提出設立“拔尖計劃”首席教授和項目主任,請學術造詣濃厚、教學經驗豐富、具有國際影響的學者擔任首席教授和項目主任。各高校還在學生參與科研訓練、加強與國際一流大學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措施。2011年,教育部將與中組部、財政部聯合頒發《善于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的若干意見》,組織試點高校開展交流,推廣經驗。
記者:未來我們將做什么保障拔尖人才的培養?
杜玉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要從人才成長的個人內在因素、教育過程、文化環境、人才制度和國際綜合實力等方面統籌考慮。下一步將從德才兼備、文理兼融、獨立思考的要求出發,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養體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推進大中小學有機銜接,教學科研初中緊密結合,穩步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試點項目。
編輯:ree
相關閱讀
中式建筑的回歸與創新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的國家。綿綿五千年的風波歷史,造就了中華民族的特色。文化的沉淀,不僅僅凝聚在優雅詩詞歌賦和動人心弦的歷史故事中,更多的,是存在于我們的身邊,隨處可見的地方,就如我們的傳統建筑。【詳細】
風景園林創新發展論壇錢睿演講實錄
我們希望能夠知道在多個專業面對同樣城市發展問題的時候,我應該如何去工作?【詳細】
文旅小鎮如何走好創新之路?
小鎮規模一定要小,小才能精,小才能美。小鎮建設應該走精明收縮的道路,規模較小,反對粗放、快速、一窩蜂建設。【詳細】
風景園林創新發展論壇趙泰東教授演講實錄
趙泰東教授主講2018年平昌奧運會相關的韓國江陵市鐵路地區的公園化工程規劃項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