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綠化發展之惑:多少綠地才有健康生活?
在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屋頂綠化或可有效解決城市擴增所引發的綠化土地面積不足的問題。因為,城市所有建筑的屋頂面積若加上墻面面積,是其占地面積的幾倍,只需把其中的1/5用來做綠化,幾乎就可增加近一倍的城市綠化面積。
“每次回來在空中看海口,都會有一次心理轉變過程。”在貴州財經學院求學的小李說,一飛臨海南島上空,就不由對海南廣袤的綠色頗感自豪。然而,當飛機掠過海口上空時,心情就會有些沮喪,“這個城市向著天空的面容是刺眼的白、暗淡的灰,雜亂無章。”文科生小李感性地說。
海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許先升教授認為,如今城市化讓人口高度集中,現代建筑迅速增加,綠地和水面不斷被蠶食,導致城市生態環境惡化,出現“熱島效應”、“溫室效應”、大氣污染等諸多環境問題。
“利用建筑物屋頂開辟園林綠地發展前景上佳,是恢復綠地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許先升說。
空間之惑
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少綠地才能有健康的生活?
許先升說,一個人每天要吸收的氧氣量為0.75公斤,呼出的二氧化碳量為0.9公斤。由此推算,每人至少要擁有10-15平方米森林或25-30平方米草坪,才能獲得足夠新鮮的空氣;此外還得加上城市中工業、交通業所耗氧氣量,其所需綠地更大于人類。
國際生態和環境組織調查發現,要使城市獲得最佳環境,人均占有綠地面積需達60平方米以上,華沙、堪培拉、巴黎等城市人均綠化面積甚至高達70平方米。反觀國內城市,此項面積少得可憐。海南目前的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僅約為10平方米,而到“十二五”末的目標也僅為12平方米以上。
與之對照鮮明的是海南不斷攀升的土地價格。去年7月,浙江某企業以17.3億元拍下海口海甸二東路南側海甸溪北岸地塊,折合樓面價5685元/平方米;此前的2009年12月,三亞拍賣一塊既不靠海也不在市中心的土地,樓面價達8460元/平方米。用“寸土寸金”來形容城市的土地,再形象不過。“現在要在海口找到成片的空地用于綠化,很難。”省林業局營林處處長沈有孝說。
與此同時,城市人賴以生存的環境卻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從更敏感的一些指標性動植物的存活狀態可以看出。山東濟南在1958-1991年的30多年時間里,市區共消失33種鳥類。記者未找到海南的同類數據,但海南城市中原本大量存在的濕地面積不斷縮小,已成不爭事實。記者對比歷年的海南省環境狀況公報發現,2005年全省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為910億立方米,2009年此項數據已攀至1353億立方米。
許先升認為,城市所有建筑的屋頂面積若加上墻面面積,是其占地面積的幾倍,只需把其中的1/5用來做綠化,幾乎就可增加近一倍的城市綠化面積。“城市屋頂綠化的潛力很大,可有效解決城市擴增所引發的綠化土地面積不足的問題。”
成本之惑
中國內地的屋頂綠化工作很早就開始了。1960年代四川即著手研究,1970年代我國首個大型屋頂綠化工程在廣州東方賓館屋頂建成。1980年代,個別大城市出現了一批較著名的屋頂綠化工程,如北京長城飯店、北京林業大學主樓、上海金橋大廈等。目前,我國多數城市的屋頂綠化工作已逐步展開。
然而,要想讓屋頂綠化在全國普及并非易事。在上海,雖然市政府已連續數年大力推廣,仍收效甚微。2010年全市屋頂綠化面積也僅占可綠化屋頂的0.19%,與發達國家城市的15%-30%的屋頂綠化率相去甚遠。
“更不要說經濟發展相對較慢的海南城市了。”省風景園林協會理事長謝盛強認為,正如大多數人的預料,屋頂綠化首先必須面對成本高昂的問題。
許先升說,其實這里有一點誤區,屋頂綠化并非如大家所想的那樣都屬奢侈范疇。
“屋頂綠化有重型與輕型之別,輕型的成本要比重型低一大半。”他說,在建筑屋頂的成本構成中,輕型屋頂綠化的成本只占非常小的比例。2008年他曾做過測算,其成本僅為每平米150元,現在也才約200元,“也就比一般城市綠化略高一點。”
許先升闡述說,其實一般人并未考慮到,由于有綠化層覆蓋保護,屋頂壽命成倍增加,減少了維修支出。德國有研究資料表明,覆蓋“綠被”的屋頂平均壽命是40年-50年,而裸露屋面的壽命僅25年。
海南瑞豐花木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貴恒則從企業的角度出發,給出了另一種成本算法:人多地少是各大城市都必須面對的最大障礙,例如上海的黃浦、盧灣、靜安等幾個商業中心區拆房建綠成本超過1.2萬元/平方米,而重型屋頂綠化所需成本一般在300元-1000元/平方米,不到拆房建綠成本的10%。
“屋頂綠化完全可以用較低成本提高城市中心區的綠化覆蓋率,海口也同樣如此。”周貴恒說,如果政府掏出一筆錢來資助企業與市民的各類屋頂綠化項目,是很值得的。
海南道森園林公司景觀設計師鄧永鋒認為,屋頂綠化的成本問題會隨社會發展迎刃而解。因為現在屋頂綠化成本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工程實施量太少,隨著各方對屋頂綠化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成本肯定能逐步下降。“隨著都市里各項土地費用的上升,地面綠化的成本將越來越高,傳統綠化和屋頂綠化的價格差將越來越小。”
意識之惑
“目前,屋頂綠化最大的難題,既不是成本問題,也不是技術問題,更不是空間問題,而是各方的意識不到位。”許先升說。
屋頂綠化從一開始就伴隨著激烈的爭論,有的認為屋頂綠化將大大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勢在必行;有的則認為得不償失,認為其生態效益欠佳、造價高昂、技術欠缺等。因此,要推廣屋頂綠化,首當其沖是統一全社會對屋頂綠化的認識。
有人質疑說,由于屋頂條件所限,屋頂綠化多以低矮灌木、地被植物、藤本植物為主,生態效益遠低于喬、灌、草相結合的地面綠化,以草坪為主的輕型屋頂綠化的生態效益僅為喬、灌、草相結合綠地的20%-25%。
對此,許先升列出了屋頂綠化的十大生態益處:減輕城市環境污染、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緩解熱島效應、減弱光線反射、夏隔熱冬保溫、延長建筑物壽命、節約能源、隔音降噪和蓄水。例如,夏季屋頂植物可反射27%的陽光,吸收60%的陽光,僅13%的陽光通過栽培基質傳遞,因此綠化后的屋頂表面溫度明顯低于普通屋頂表面溫度。
很多市民不支持屋頂綠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擔心會導致屋頂漏水。這是有根據的:1986年,湖南省南縣為發展農村經濟,推行了一套庭院屋頂立體種植方案,但因未能解決屋頂防滲問題,整個計劃最終被迫擱淺。
中華環保基金會屋頂綠化工程組委會執行主席譚天鷹說,過去農民采用的是鋪油氈、刷防水涂料這樣的柔性防滲方式,城市屋頂則采用打混凝土等剛性防滲方式。這兩種方式都未充分考慮到屋頂植物根系強有力的穿透作用,又缺乏有效排水設備,積水造成滲漏。這也是很多市民自發在屋頂種菜或其他形式綠化時常常遇到的。
德國世界屋頂綠化大會主席曼弗雷德日前在海口演講時說,現代化屋頂綠化施工方法已成功解決防滲難題,研究出了多種可有效防止植物根系穿刺的“阻根防水層”和可以及時排水、適當蓄水、有效凈化水的蓄排水板。
還有人擔心屋頂能否承載綠化之重。對此許先升坦承目前技術有一定局限,并非所有屋頂都適合屋頂綠化。輕型屋頂綠化土壤厚度為15厘米-20厘米,屋頂承載力只要達到150公斤-200公斤/平方米即可滿足,大部分房子的屋頂可以達到。若是建造重型屋頂綠化,土壤厚度須達50厘米-80厘米,屋頂承載力至少要達到500公斤-600公斤/平方米才能滿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很多老房子,無法達到這樣的承重要求。”他說。
周貴恒認為,需要更新的還有開發商和政府的觀念。因為屋頂綠化有一定造價,從表面上看是給開發商增加了一筆不小的投入。而實際上并非如此,因為屋頂綠化能夠提升小區的品質,尤其是頂層的舒適度。一般情況下,頂層住宅賣價最低,但有些開發商在屋頂綠化后,將“空中花園”贈送給頂層住戶,這使得頂層住宅不僅好賣,還能賣出好價。
與此同時,城市的綠化投入不應理解成只能投入在公共場所,補貼到每家每戶、每個小區的屋頂綠化,同樣能達到目的,且效果更好。“甚至可以學習日本,一邊強制新建筑物進行屋頂綠化,一邊對其進行補貼。”周貴恒說,解除政策制定者對屋頂綠化認識上的誤區,是加快推廣屋頂綠化的重要舉措。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廣州投資近兩千萬打造立體綠化工程
根據對外公布的《2017年廣州市道路立體綠化建設項目建議書》,本次立體綠化改造項目選址位于廣州的城市主干道及天河中央商務區的城市街道,包括:天河路—中山大道、中山路、天河北路、體育東路、體育西路。天河區的區域道路為天河北路(廣州大道-五山路)、體育東路、體育西路項目選址為廣州市人流、車流密集的主干路。【詳細】
美媒:中國海綿城市計劃全面鋪開面臨挑戰
美媒稱,亞洲的城市都在竭力消化快速涌入的人口,城市發展正一步步侵占易發水災的地方。孟買前不久積水成災,人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咎于印度對濕地的開發管理不善,無論在印度、尼泊爾還是孟加拉國,匆忙建設的城市區【詳細】
北京朝陽區添屋頂花園 今年屋頂綠化2萬平米
今年,朝陽區計劃再完成屋頂綠化約2萬平方米,預計10月底全部完工。【詳細】
廣州:屋頂綠化還需打通“軟障礙”
據報道,有60多年歷史的廣州市總工會建筑的屋頂上的一片“草坪”,讓城市的水泥森林增添了一份綠意,也讓炎炎夏日多了一絲涼意。記者了解發現,這種屋頂綠化能讓室內降溫3到5,節能效果非常明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