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生態城秉承天人合一理念
南都昨天報道,保利在樟木頭寶山山脈投入巨資100億,建設一個相當于3個深圳東部華僑城規模的生態城,從而促進樟木頭鎮“以旅游促環境優化,以環境帶百業興旺”的特色經濟發展。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相當給力的大手筆。然而,是以工業文明的思維方式和價值標準來指導生態城的開發和建設,還是在生態保護理念的約束下去尋求有利于環境的開發和建設,對于生態城的可持續發展極為重要。可以想見的是,如果不克制人類對生物圈影響的“生態足跡”,那種鳥語花香、潺潺流水、古藤青翠、老樹盤根的景象就只能留存在記憶中了。
在生態保護理念的約束下去尋求有利于環境的開發和建設,實際上就是貫徹古已有之的天人合一理念。恪守天人合一理念,無論是對科學的探究、藝術的創造、道德的完善,還是對人的天賦和潛能的開發,都能為自己揭開一個博大、美妙、崇高、深邃、神奇的精神世界。
早在上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具有了保護環境、規范人們生產、生活行為的傳統。據傳黃帝教導人民,要大家“時播百谷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及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財物”(《史記·五帝本記》)。《逸周書》載有夏代的禁令:“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入夏三月川澤不網罟,以成魚鱉之長。”周代更有嚴峻的生態保護規定“崇法令”:“毋填井,毋伐樹,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不赦。”周代還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和管理機構,設置了“山虞”(掌管山林)、“澤虞”(掌管湖沼)、“林衡”(掌管森林)、“川衡”(掌管川澤)等機構,較好地保護了當時的動植物資源。
以重點發展高端休閑度假旅游業的樟木頭“巨無霸”生態城,既然提出以“生態、文化、國際、人居”為內涵,把“生態”列于第一位,我們就有理由期盼它成為貫徹天人合一理念的標兵。譬如說,生態城決不允許開設貪吃珍稀飛禽走獸的地下野味餐館;生態城決不允許使用塑料袋、塑料飯盒;生態城禁止漁獵;生態城禁止野外生火、伐木等等,為倡導和重建一種健康、文明、環保的生活方式,為建設生態文明所需要的智慧、道德和精神氛圍創立一個可供別的城市效仿的榜樣。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將生態城建成國際海綿城市
作為全國建設海綿城市的試點片區之一,中新天津生態城一直以來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目前已啟動65個試點項目。為充分發揮中新合作優勢,將生態城建設成為國際化海綿城市,日前,來自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設計【詳細】
天津生態城推進中部片區建設
記者6月28日從天津生態城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作為中新天津生態城“十三五”期間的重點建設區域,生態城中部片區已經進入開發建設全面推進期。目前,社區中心、住宅項目、景觀工程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詳細】
一次城市漫步:天津生態城到底改變了什么
當前,在城市研究領域,智慧城市、生態城市、科技城市、低碳城市等概念層出不窮。已有不少學術研究圍繞這些熱門概念推進。其主要關注點是如何讓這些熱門概念落地,以及如何通過它們讓城市生活變得更美好。這意味著,這【詳細】
“六大綠化工程”助推“生態之城”建設
日前,我市出臺《滄州市2016年秋冬季造林綠化實施方案》,以“六大綠化工程”推進“生態之城”建設,扎實搞好秋冬造林綠化。《方案》提出,在今春完成造林42萬畝的基礎上,以“增綠量、擴總量、提質量、上水平”為目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