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線成房岸線”是“自殺式”規劃
海岸線當然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資源,既然如此,假如守著美麗的海岸線,卻不懂得充分發掘利用這份稀缺的資源,豈不成了“守著寶貝不識貨”。然而,現實中對于海岸線的開發利用,卻早已超越了景觀與生態價值本身。既然如今的土地早已是寸土寸金,海景更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資源,海岸線與房地產的聯姻所能獲得的經濟效益,顯然要遠比旅游生態來得可觀。如此看來,“海岸線”受到房地產項目的垂青,各色房地產項目在海岸線上拔地而起,海岸線成為“房岸線”,要說未嘗不是海岸線資源效益最大化的開發模式。
的確,假如能夠擁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陽臺,當然是一件美事。既然要叫賣“海景房”,當然也要離海岸越近越好,而為了增加海景房的賣點,海岸線的房地產開發甚至把海灘都變成了私家花園。不過,海岸線既然是自然美景,其實本該屬于公眾,假如因為規劃了所謂的“海景房”,這些自然景觀便紛紛成為了私家花園和私家海灘,顯然說不過去。從這個角度來看,規劃其實并不能只考慮獨享“海景”,而恰恰必須具備對公共景觀資源的尊重與敬畏。
而除了自然景觀的公共屬性需要規劃對于海岸線有退讓意識之外,即便是從保護稀缺的景觀資源和海岸線生態出發,防止房地產規劃對于海岸線景觀生態造成破壞的角度來看,距離退讓其實也本該是個規劃常識。在這方面,國際上其實早有慣例,例如,墨西哥坎昆海濱度假區,20多年來始終保持著原有的規劃布局和傳統建筑風格,高度重視海岸線的生態環境;在美國夏威夷,海岸一線主要為公共區域,只建設公共海濱浴場和公園等,二線才能規劃住宅及其他建筑,整個規劃貫穿了以公眾優先的原則;同樣的規劃理念也在馬爾代夫、巴厘島等擁有最著名海岸線的國家和地區被嚴格執行,很難想象,假如馬爾代夫的黃金海岸線上布滿了房子,馬爾代夫還能成為世界級的海島旅游勝地?
可見,海岸線之所以獨具魅力,最根本的其實正在于海岸線的自然生態景觀。既然如此,當海岸線的開發最終導致海岸線成了“房岸線”,不僅割裂了原本完整而美好的海岸景觀,更不可避免的會對海岸生態造成負面的影響,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是對海岸線的“自殘”甚至“自殺”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有道是“距離產生美”,海岸線的規劃,即便不與國際接軌,最起碼有應有些“距離美”的意識,并以不破壞海岸線的自然生態景觀作為規劃的底線。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最美海岸風光照令人震撼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5日報道,英國皇家救生艇協會舉辦了一個以“我眼中的海岸”為主題,尋找英國海岸最美風光的攝影大賽。最終入選的十幅作品十分令人震撼,包括暴風雨肆虐后的沙灘、深紅隱秘的日出,以及清澈恬靜的海水等等。【詳細】
瘋狂填海造陸愈演愈烈 海洋遭到"強拆"
近年來我國沿海地區的圍填海呈現過度填海、無序開發狀態,我們認為,如此填海,無異于對海洋世界的一場“強拆”。【詳細】
全國填海造地11萬公頃 部分地區海岸線變形縮減
記者日前從國家海洋局獲悉,近10年來,全國填海造地海域使用確權面積為1100多平方公里。據了解,未確權的面積尚有不少。大量圍填海不僅使大陸海岸線縮減,而且破壞了海岸動態平衡。 【詳細】
世界各種流行花園的設計理念(八)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海岸的所有景觀幾乎都是動態的:浪打岸、沙丘風化、海灘草擺動……因此,海岸線風景的設計中,"動態"是關鍵。景觀設計師Miller以其20多年的國際景觀設計經驗,講述海岸線風景的設計技巧。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