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棕櫚園林“深挖”文化附加值
企業家不僅追求靚麗的財務報表,更要在中華文化的根基上構建企業文化。在廣東棕櫚園林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賴國傳看來,把園林作品變成傳播文化的載體,這是園林企業的社會責任之一。
作為中國園林行業的領先企業,棕櫚園林平均每年在全國建設100多個園林,而今年有望達到200個。“每個園子都要伴隨一兩代人的成長,它所包含的文化要素會直接熏染到每個居住者。”賴國傳說。
據介紹,棕櫚園林的項目以本地的文化調研作為自己的設計依據。比如,在浙江余杭這樣的江南水鄉,他們發現南方文人墨客歸隱文化的根蒂,收集之前被拆掉的古代石拱橋和磚等,把從前的故事和文化還原進新的園林工程中。
“這樣的園林能為我們的居住環境保留文化和歷史的部分積淀,影響在其中成長的孩子,也能為都市中的人提供一個讓自己安靜下來的空間。”賴國傳說。
現代園林行業在中國發展不足30年,興盛不過10年,總體而言整個行業尚處在粗放的發展初期。而園林藝術在中國卻源遠流長,一直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當前中國園林行業的問題正在于文化特色不足,未能很好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廣東棕櫚景觀規劃設計院院長張文英指出,在當代多元文化紛呈的競爭格局中發掘傳統和民俗的文化內涵,這意味著某種新中式的文化:將西風瘦馬或采菊東籬式的精神體驗和源于西方的理論、材料與尺度的理性刻畫置之于一個煉鋼爐,并融洽地結合為一體。
“理想的園林景觀設計應該從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包括價值體系和民族審美心理出發,促進中國傳統人居文化向現代化的復合、變異,強調對歷史語境和外來話語的超越,以創造性的設計聯系歷史與未來,體現創新的追求。”張文英說。
受樓市調控、春節淡季等因素影響,今年一季度,棕櫚園林、普邦園林、東方園林等中國多家園林上市公司業績出現明顯下滑。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中國城市化率提升帶來的市場機遇,園林行業仍有望保持快速發展。
《全國造林綠化規劃綱要2011—2020》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9.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7平方米。目前中國園林行業的發展重心在房地產園林和市政園林。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以及出于對未來的戰略性前瞻,積極構建企業文化、打造品牌形象、拓展產品的文化和藝術內涵,已經成為多數園林企業的發展重點。
據賴國傳介紹,除了房地產園林和市政園林之外,棕櫚園林目前還涉足專類園林,比如醫療康復園林,用不同的草藥和花卉服務不同的病人;還設計建造口袋公園,充分發掘大城市中小塊土地原先的文化積淀;還從事文化墓園的規劃設計,突出墓地和墓碑的文化傳承功能……
目前中國園林行業有近兩萬家企業,行業集中度和產業化水平都很低。在賴國傳看來,未來幾年,這個行業會出現整合所有資源、擁有全產業鏈、以管理主導的大企業,它們將承擔主導行業發展的責任。而小企業則向專業化過渡,為大企業做配套,在產業鏈中占據自己的位置。
業內專家指出,提升行業標準化、規范化、產業化水平,重視細節和文化內涵,改變企業增長方式,將給中國園林行業帶來新的活力。
編輯:vivian
相關閱讀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四川舉辦非遺宣傳展示活動
6月9日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下簡稱遺產日)。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意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據文化【詳細】
民俗風+原鄉味——常州民俗文化公園開建
作為2017年全區重點項目,春江鎮民俗文化公園于日前正式開工建設。此外,今年新北區還規劃了梅林鄉村旅游集聚區,今后,這兩個地方都將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詳細】
文明的魔方——文化遺產類國家公園
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中國文化遺產資源類型豐富、數量眾多、歷史久遠,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綜合性載體,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識,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