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短命建筑”拷問城市規劃價值觀
近日,建設投入約8億元,使用壽命卻不到10年,沈陽綠島體育中心被爆破拆除。據沈陽媒體報道,這座曾經是亞洲最大的室內足球場被拆除的原因是使用率不高。國內許多媒體轉載了綠島體育中心被拆除的消息,表達了深深的遺憾和惋惜。
網上有人調侃“China”就是“拆哪”,現如今,類似于沈陽綠島體育中心的短命建筑頻出現: 2007年1月,曾經的西湖邊最高樓浙江大學原湖濱校區3號樓被整體爆破,建成僅13年;2010年5月,位于北京建國門黃金地段、建成剛20年的地標凱萊大酒店宣布將停業拆除……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而與亮麗景觀相伴的,卻是高樓大廈出人意料的“短命”。據沈陽媒體報道,綠島體育中心被拆除之后,它的舊址將用于商業地產開發。對于綠島體育中心被拆除的消息,一名沈陽市民今天在電話中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不解,“當初耗資巨大興建這座亞洲第一的體育場,僅使用8年多就被拆除,那么當初是誰、是哪個部門批準規劃建設的?現在,又有誰來承擔體育場一建一拆造成的社會資源巨大浪費的責任?”“青壯年”建筑頻繁“非正常死亡”,是我們造不出高質量的建筑,還是因為城市化的需要?
筆者以為,導致“短命建筑”大量出現的深層原因,是我國城市規劃的價值觀問題。現在GDP儼然成為衡量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標準。在此情況下,城市規劃也就按照短期經濟利益頻繁變動。另外,規劃法的嚴肅性不夠,行政權力及長官意志的膨脹和無約束,也是中國建筑“三十而夭”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為了GDP的增長,為了政績的提升,在城市鄉村大拆大建。城市的魅力來自于歷史文化的積淀,而不是GDP指標,或成片的花園洋房。其實,如何避免城市規劃短期性和隨意性,讓城市規劃真正科學、剛性、長遠起來,更是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城市要建設,舊區要改造,但這與保護文物古跡并不矛盾。國外就有很多這樣成功的范例,比如法國的巴約納的舊城改造中拆除的只是一些建筑質量比較差的房屋,但對其他有歷史價值的建筑予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并進行維修,整治出具有傳統氛圍的街坊院落、小型廣場等公共空間,根據現代生活方式的要求,適當加建部分必要的使用空間,比如保留了一段殘留的羅馬時代的城墻,并有機地融和在改造過的建筑主入口,將原有精美的樓梯保留并移位。巴約納舊城改造工程創造了健康、宜人、優美的居住環境,同時也恢復了舊城原有的傳統建筑風貌和歷史價值,使之成為吸引居民回遷的重要因素。
建筑是有記憶的,城市也有記憶。希望我們不要用商業手段或所謂的“政績”去抹殺了這些記憶。建設城市不能造成人文精神的“缺場”,因為城市本質上都是人文城市。城市經濟增長也許通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還可能實現“跨越式”的發展,但是人文特色卻是永遠不可“跨越”的。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韓國光教 Galleria 百貨公司大樓
2020 年 3 月 25 日 – 由 OMA/克里斯·范杜恩(Chris van Duijn)設計的 Galleria 百貨公司在首爾南部的新市鎮光教正式開幕。 Galleria 光教店位于這新城市發展區的中心,周圍被高層住宅包圍著,石塊般的外形賦予其自然氣質,使之成為光教居民生活的一個焦點。【詳細】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