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監督花草成本 "綠化腐敗"怎會高發
如果城市園林綠化連一株菊花的成本都看得明明白白,各種貓膩在招投標采購過程中,還能藏得住?
一株普通的榕樹,在賬面上身價高達10余萬元;一項實際支出60多萬元的城市綠化工程,賬面支付款卻“瘋長”到了150多萬元……這些年來,城市園林綠化正成為腐敗的高發區,北京、云南、廣西、重慶、浙江、湖南等地均曝出了園林領域的腐敗案,涉案金額動輒百萬計(8月20日《新京報》)。
對于園林系統貪官接連落馬,有專家認為,這與園林行業的特殊性有關,園林綠化工程領域包含較多技術含量和設計因素、采購招標無章可循,容易滋生腐敗。有人還認為,這暴露出園林工程管理制度不完善,監督不到位。
確實,目前的園林管理體制存在很大弊病,需要進行改革,改變權力過分集中,工程招投標程序缺乏規范等問題,加強審計、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
不過,根治“園林綠化腐敗案”,僅在技術標準的規范和內部制衡機制的完善上下工夫,仍然是不夠的。應看到,相對于行政內部的“同體監督”,外部“異體監督”的實現,其實更加重要。
在園林綠化中,一些官員之所以能毫無顧忌地大肆斂財,原因就在于園林綠化項目基本是不透明運作的,一項工程包給了什么人,花納稅人多少錢,公眾幾乎毫不知情,城市綠化中的一棵樹、一處花壇、一塊草坪……它們的具體成本是多少,鮮有園林部門會把賬單公之于眾。
信息封閉之下,民眾、媒體、人大代表等要想監督園林綠化,往往不知從何處入手,造成外部監督的缺位,給權力尋租留下了很大空間。
信息公開是治理園林綠化腐敗的一劑良藥,在這方面,其實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在臺北市,2010年曾曝光一起園林綠化腐敗案新生高架橋植栽采購案,此案之所以被揭露,就在于外界從該工程公開的賬目上發現腐敗線索,一些綠化項目價格高于市價幾十上百倍,例如,一株“南美蟛蜞菊花”竟要價300新臺幣,市面零售一株才三四新臺幣。
試想,如果城市園林綠化連一株菊花的成本都看得明明白白,各種貓膩在招投標采購過程中,還能藏得住?園林綠化中,為技術含量和設計因素定價固然是個難題,可只有一個信息全透明的環境,市場公開競爭,公開地招投標,完全是可以做到合理定價的。加之,只要每個城市的園林綠化成本做到充分透明,民眾自然能通過橫向比較判斷具體項目成本的合理性,如此一來,誰還敢虛報價格?
我國《城市綠化條例》等園林綠化法律法規,對于園林綠化多強調公民的義務,如交納綠化費,不得占用、破壞綠地等等,但對于公民的權利,如公民對于綠化項目的知情權、監督權,卻著墨不多,這是一大缺憾。所以,我們亟須在法律法規層面,明確園林綠化領域的信息公開操作程序,讓公民的監督權得以實現。當信息公開的陽光照進園林綠化工程,園林綠化腐敗也就失去生存的土壤。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未來10年 河南規劃造林2252萬畝
河南省政府在鄭州舉辦了《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評審會,經過審閱、質詢和討論,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侖、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該《規劃》。【詳細】
重慶豐都:47公里長江兩岸實現綠化全覆蓋
“現在的長江豐都段兩岸,都被郁郁蔥蔥的林木覆蓋了,看不到一塊裸露的田土。”10月17日,說起長江兩岸的生態環境變化,豐都縣林業局產業中心主任潘登科十分自豪。近幾年,豐都補“天窗”、接“斷帶”,經濟林與生態林建設并重,縣境內47公里長江兩岸基本實現綠化全覆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8%。【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