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長:城鎮化中應盡量保留歷史建筑
日前,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城鎮化建設中,對于歷史建筑,國家文物局的態度是能保留的盡量都保留,因為這是一種歷史信息以及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
“城鎮化加快過程中,和文物保護的矛盾是有的,這個矛盾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不過你注意到沒有,政府工作報告在寫到城鎮化建設時,有一句話,‘村莊建設要注意保存鄉村風貌’,我想這其中就包括了傳統建筑、生活方式還有其他文化元素的傳承。”勵小捷說。
“城鎮化建設中涉及地文物,都要經當地文物部門規劃,進行前置審查。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文物部門還是有話語權的。”勵小捷補充道。
勵小捷說,國家文物局正計劃在北方、南方的少數民族村寨選擇幾個試點,既要保護好古民居,又要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少數民族織土布的工藝,同時解決他們發展生產的問題。
“有一個村做得特別好。貴州婦女織的小粗布,很有感覺,他們和國際品牌愛馬仕聯系上了,那邊的設計師出圖案,原料就用侗族婦女織的粗布。盡管這個村子沒有進入文物保護單位,但依然達到了整體保護的目的。”他說。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喬新生: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新動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特別是社會保障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外來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發展就是不科學的。【詳細】
專家:歷史建筑活化需“自我造血”
如何留住一座城市的記憶?歷史建筑是重要的載體。昨日,第四屆廣州歷史建筑論壇在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召開,建筑和規劃領域的專家學者、名匠大師、運營團隊等齊聚一堂,共商歷史建筑的活化對策。有專家提出,老城區歷【詳細】
住建部通知要求加強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工作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通知【詳細】
保護歷史建筑 成都推行“擴面增量”
位于成都錦江區人民南路二段80號的錦江賓館,建于1958年,坐落在成都城市中軸線與母親河錦江交匯節點的錦江之濱,是成都籍中國建筑大師徐尚志的代表作,是成都市早期的地標性建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