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劃增長邊界生態紅線 中心城區擬建6條通風廊道
如何遏制城市“攤大餅”式發展?記者今天從北京市規劃委獲悉,北京擬在全市范圍內劃定城市增長邊界和生態保護紅線,將市域空間劃分為生態保護紅線區、緩沖區、集中建設區三大區域,分區制定差別化的管理政策,引導國土空間合理布局。生態保護紅線區將嚴守生態底線,加強生態保育;緩沖區將嚴格審批程序,控制建設活動;集中建設區將嚴格執行現有規劃,控制無序蔓延。
據介紹,城市增長邊界是城市集中發展和建設的一條邊界線,這條線一旦劃定,邊界內可以進行集中連片的城市建設,邊界以外原則上將不再進行大型城鎮建設項目選址(部分必要的交通市政基礎設施除外)。同時,在城市增長邊界以外的緩沖區還要進行瘦身減量,騰退改造低效的集體建設用地。
根據正在開展的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北京的城市增長邊界內主要分為中心城(四環路范圍左右的中心地區及清河、北苑、酒仙橋、東壩、定福莊等10個集中建設組團)、新城規劃集中建設區(順義、通州、亦莊、大興、房山、門頭溝、昌平、懷柔、密云、平谷、延慶)、小城鎮鎮中心、重要城鎮組團(北京新機場地區、海淀山后、豐臺河西集中建設地區等)四部分。
生態保護紅線則要從源頭上扭轉城市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趨勢,維護城市生態安全。紅線劃定將打破條塊分割局面,把山、水、林、田、湖等各類生態資源統籌為一個整體,將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等不同形式藍綠生態空間落實到“一張圖”上,整體保護。劃定“兩線三區”后,北京的生態保護紅線區約占市域面積的70%,其中,山區的生態保護紅線區約為山區面積的95%,平原區的生態保護紅線區約為平原區面積的37%。
此外,為改善北京中心城區熱島效應,增強通風潛力,結合中心城區用地規劃實施情況,以及北京的主導風向等,北京市規劃委建議構建6條通風廊道,通過嚴格控制通風廊道寬度、建筑高度、密度等,形成開敞空間,提升城市疏散內部熱量和廢棄物的生態功能,提升城市環境品質。
6條通風廊道包括植物園—前三門大街走向、京密路—東五環綠化帶走向、太平郊野公園—十里河走向、清河郊野公園—東四環綠化帶走向、西五環綠化帶走向、永定河—南苑走向。通風廊道將分為一級、二級,一級通風廊道對構建中心城生態格局、提高生態服務具有重要作用,二級通風廊道則主要用于改善局地小氣候。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北京將建立首條通風廊道緩解熱島效應
為提升建成區整體空氣流通性,北京將構建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多條寬度80米以上的二級通風廊道,未來形成通風廊道網絡系統。【詳細】
北京新機場建綠色廊道
2019年,北京新機場周邊京開高速、京臺高速等11條道路沿線,將被打造成綠色廊道,明年周圍五個小鎮也將實施1.4萬畝綠化造林,飛機一來到這里,大色塊、幾何狀的大地綠色景觀便映入眼簾。【詳細】
北京將建11公里通風廊道 1050公頃濕地公園
12月21日上午,昌平區第五屆人代會第一次會議正式開幕。據悉,明年昌平將繼續【詳細】
北京海淀區明年將打造兩條通風廊道
北京市海淀區明年將推進兩條通風廊道建設,并進行廊道兩岸環境治理和濱水綠廊建設。其中一條風道從香山植物園,經昆玉河直抵動物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