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建設“海綿城市”面面觀(上)
海綿城市,指的是城市像海綿一樣,有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徑流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在干旱缺水時有條件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海綿城市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建設理念,追求城市人水和諧,已經成為各國城市建設的重要選擇。
英國:源頭入手一舉兩用
本報駐倫敦記者蔣華棟
近年來,英國政府愈發重視國內水資源短缺問題。英國環境署預測,英國人均降雨量遠低于地中海等地區。隨著人口壓力的不斷上升和氣候變化帶來的降水分布變化,英國將面臨嚴峻的水資源短缺壓力,英格蘭東南部地區甚至將不再適宜農業耕種。此外,2014年初的洪水也對當前英國各地的市政排水系統和防洪應對措施提出了挑戰。
為解決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和提升倫敦等大城市的市政排水能力,英國政府積極鼓勵在居民家中、社區和商業建筑設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統,以從根源上解決上述兩大問題。
英國雨水再利用管理協會最新數據顯示,近年來,隨著水價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使用雨水收集系統。一般房屋雨水收集系統的造價在1500英鎊至3000英鎊之間。當前英國家庭用雨水收集系統多用于滿足家庭灌溉、洗衣等非飲用水需要。家庭用雨水收集系統多在家中設置1000升至7500升的儲水罐,雨水直接從屋頂收集,并通過導水管簡單過濾或者更為復雜的自凈過濾系統后導入地下儲水罐儲存。
一直以來,英國政府都在采取立法手段,通過《住房建筑管理規定》等法律規定,間接促進家庭雨水回收系統的普及。在2006年至2015年間,英國政府針對新建房屋設立1到6級的評估體系,要求所有的新建房屋至少達到3級以上的可持續利用標準才能獲得開工許可,而其中最重要的提升等級方式之一就是建立雨水回收系統。2015年之后,英國政府為更有針對性控制水資源利用效率,直接要求單一住房單元的居民每天設計用水量不超過125升才能獲得開工許可。這一規定也要求開發商和居民更加積極地在家中建立雨水回收系統。
在重視家庭雨水回收利用的同時,英國也在大力推動大型市政建筑和商業建筑的雨水利用。當前大倫敦區最為典型的就是倫敦奧林匹克公園。園內主體建筑和林地在建設過程中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統。通過回收雨水和廢水再利用等方式,這一占地225公頃的公園灌溉用水完全來自于雨水和經過處理的中水。此外,公園還將回收的雨水和中水供給周邊居民,使周邊街區用水量較其他類似街區下降了40%。公園周邊居民的每天人均用水量也下降至105升,遠低于倫敦地區的平均水平144升。
英國政府和雨水再利用管理協會調研認為,英國利用雨水回收系統在提升水資源利用率方面仍有巨大的潛力。數據顯示,以當前倫敦地區典型住房計算,在倫敦地區年均600毫米降水量情況下,每所房屋(屋頂面積100平方米)每年可回收5.4萬升雨水。英國政府預計,如果所有新建住宅都設置雨水收集裝置,未來英格蘭地區年均回收雨水量將達到2.8億立方米;如果新建商業用地也設置類似的裝置,則回收數量能夠翻倍。
與此同時,英國政府也高度看重雨水回收利用系統對于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和應對突發強降雨的效用。英國雨水利用管理協會數據顯示,當前建立的家庭雨水收集系統,能夠使單一家庭應對突發降雨能力提升至一年一遇的水平。與此同時,大型設施和社區建立自身規模的雨水收集系統后,社區應對突發降水的能力有可能提升至30年一遇的水平。在此基礎上,水務公司在大倫敦區周邊建立的30個左右的大型蓄水湖,其應對能力則有可能提升至百年一遇,大倫敦區的主排水河道泰晤士河的應對能力也會相應大幅上升。
法國:形態不一提升循環
本報駐巴黎記者陳博
位于歐洲大陸西端的法國受海洋性氣候影響明顯,全年降雨量較為充沛。法國作為現代城市雛形起源國之一,其境內不少主要城市的排水、防澇以及雨水循環處理的設計思路各具特色,形態不一。這些不同的地表水處理體系如同海綿一般,既使得城市免受了內澇之苦,還提升了水循環利用率。
巴黎作為法國首都,其水循環系統堪稱世界范圍內大都市中的典范。1852年,著名設計師奧斯曼主持改造了被法國人譽為“最無爭議”并基本沿用至今的水循環系統。奧斯曼的設計靈感源自于人體內部的水循環。他認為,城市的排水管道如同人體的血管,應潛埋在都市地表以下的各處,以便及時吸收地表滲水。城市的排污系統則如同人體排毒,應當沿管道排出城鎮,而不是直接傾瀉于巴黎的塞納河內。奧斯曼的這一設計理念避免了巴黎市在暴雨時的地表徑流量大幅增加,緩解了瞬時某一地域的排水壓力。目前,法國正逐步施行雄心勃勃、擬投資額高達1000億歐元的“大巴黎改造計劃”。巴黎市政府工作人員介紹,在這項宏大的計劃中,巴黎會進一步完善維護既有的城市水循環系統,同時還將在巴黎市的多個地點增添蓄水、凈水處理中心,提高整個城市對雨水的收集與再利用。
如果說巴黎市的城市水循環設計思路源自人體,那么另一座法國著名城市里昂的水循環處理則是因地制宜,充分借助了自然的力量。相比于巴黎,里昂的城市水循環并不過分突出地下排水管的作用,城市中的數個社區區域內各有低洼地面,其雨水收集充分借助了地面走勢的特點,讓雨水通過精密設計的水渠流入這些低洼地域。
里昂市中心的中央公園便建立在一片低洼地中。當地建筑設計師在建造該公園時,特意留出了一個容量為870立方米的儲水池。雨天時,公園周邊建筑上流下的雨水會被引水渠集中引入這個儲水池內。儲水池內不僅安裝了現代化的雨水凈化系統,還種植了許多水生植被以輔助凈化。隨后,經過凈化后的水被重新引入到城市綠化區中灌溉植被。
里昂市位于法國的索恩河與羅納河交匯處,雖然水資源較為豐富,但里昂的水務管理者仍不愿放棄對雨水的利用,并為此做出了極其細致的工作。首先,里昂市區內各個社區收集的雨水被納入到了城市一體化的水循環體系中,由當地政府負責對水質進行統一監測與管控;其次,里昂政府將本市各處的道路規模、土壤類別與地型走勢等信息進行了統一梳理并公示,任何市區內新的建筑項目均需要考慮到這些基本信息,將雨水管理納入設計規劃中,并接受當地政府的查驗考核。憑借著這種精細化的城市水循環監管體系,里昂市近年來多次獲得國際城市水務管理領域的評比冠軍。
實際上,在法國諸多具備良好城市水循環系統的城市中,巴黎與里昂僅僅是代表之一。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法國在對一些小型城鎮進行水循環規劃與管理時,應用了更多現代化的設計理念與技術。負責設計規劃法國萊佩爾勒市“海綿城市”概念的BASE建筑事務所工作人員認為,弱化城市與水界限的設計規劃思路未來或將成為業界潮流,讓冰冷的混凝土河堤與水電站被設計精妙的植被與大片綠化帶代替,既有利于城市內水的自然循環,也有助于環保,說到底,是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
觀察:國家級海綿城市“延遲交卷”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開評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按照申報要求, 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周期為兩年。但3年過去了,本該去年就驗收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為什么?【詳細】
上海浦東:大力推廣海綿城市道路核心技術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浦東新區第九屆學術年會【詳細】